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316章 齊王竟是我自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6章 齊王竟是我自己 (3 / 4)

而後,他直接殺到深宮中,找到正在與大臣們議事的梁高祖,將他們全都“請”到了海池上划船。

而後,侯君集就帶人守在這裡,一直等到尉遲敬德殺死太子和齊王之後過來。

史料上記載,尉遲敬德渾身浴血、披甲持矛見到梁高祖的時候,“高祖大驚”,還問:“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來做什麼?”

尉遲敬德回答說:“太子和齊王引兵作亂,秦王和臣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故而派臣擔任警衛。”

但此時的情況,梁高祖“大驚”是不合理的,因為他之前應該就已經驚過了。

於是梁高祖就問身邊人,應該怎麼辦。

此時跟著梁高祖一起泛舟的大臣不少,其中宇文士及、顏師古是秦王黨,封倫、竇誕、封德彝屬於兩面派,在秦王和太子之間兩頭下注,蕭瑀、陳叔達慣常為秦王說話開脫。

此時在場的眾人之中,真正跟秦王不對付並且絕對忠誠於梁高祖的,就只有裴寂。

而在梁高祖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裴寂的臉色比他更蒼白。

因為當年晉陽起兵的時候,裴寂、劉文靜、秦王和梁高祖是起兵的四元謀,梁高祖稱帝之後,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宰相。

只不過裴寂堅定支援梁高祖,而劉文靜堅定支援秦王。

然而,裴寂和梁高祖悍然殺了劉文靜,這件事情,是足以被秦王記恨一輩子的。

此時梁高祖如果不同意交權的話,只有一半的可能會死,而裴寂是百分百要死的。

在強烈的求生欲驅使下,裴寂自然也只能附和。

於是,蕭瑀、陳叔達提議梁高祖交權,封倫和竇誕表示本來就應該如此,宇文士及表示陛下早就該將秦王立為太子,而顏師古表示臣連墨都已經磨好了。

在場的所有人一致同意,請梁高祖把大權交給秦王。

而梁高祖也只好訕訕地說道,這個提議很好,朕其實早就想把大權交給秦王了。

很顯然,梁高祖此時多半也在想,如果自己不同意的話,來的可能就不是秦王,而是一杯酒或是一根繩了。

於是,整個玄武門之變就這樣結束了。

後續的插曲,是秦王來見到梁高祖抱頭痛哭,緊接著梁高祖一日內連下兩道詔書,分別是《立秦王為太子詔》和《神堯命皇太子決斷庶政詔》,將軍國大事一併交給秦王。

之後秦王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封賞功臣,除了少量梁高祖的舊臣象徵性地拔高位置架空實權之外,用秦王府的一干文臣武將替換了整個朝堂,於是貞觀之治的朝堂格局初步形成。

第二件事是斬草除根,將太子和齊王的後代全部殺死。

第三件事是安撫天下,對魏徵禮遇有加之後,讓他去各地招降太子的殘餘勢力,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國家恢復安定。

封賞功臣和安撫天下當然都是毫無疑問的,但斬草除根,將自己的十個侄子全都殺死,卻顯得過於殘暴,也在後世留下了不小的罵名。

但代入秦王的視角想一想,這麼做是十分必要的。

這不僅僅是為了秦王自己考慮,而是為了跟他一起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這些功臣考慮。

現在的秦王如日中天,但誰敢保證之後呢?

等梁太宗駕崩之後,如果有一些人想要趁機搞事情,那麼太子和齊王的這些後人,就是最佳的工具人。

更何況不殺這些人,太子和齊王的許多舊部也不會死心,很難拉攏,終究是個巨大的隱患。

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尉遲敬德、侯君集等玄武門功臣集團,需要秦王去殺這些人。

未來秦王的子孫仍舊會是皇帝,所以即便出點事情可能也坑不到他們頭上。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在本朝位高權重,但他們的子孫不見得能守住這份家業。

到時候一旦勢力衰落,而太子、齊王的後代想要報復,很有可能透過一些陰謀詭計,將他們的後代全都幹掉。

畢竟太子和齊王的後代再怎麼樣也是皇室宗親,想找個辦法殺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人的後代易如反掌。

所以,秦王自己揹負這些罵名,既是為了自己考慮,更是為了手下人考慮。

這不是秦王唯一一次給手下人背鍋。

比如,史料中記載,秦王射落了太子,但在他和齊王纏鬥的時候,尉遲敬德才拍馬趕到,那麼之前尉遲敬德去幹什麼了?很有可能是去補刀太子了。

整個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手下的功臣們確實給秦王出了死力,而後世說起玄武門之變,所有的鍋都是秦王自己果斷地背了,沒有功臣因為玄武門之變而受到牽連或是留下“蠱惑秦王”的罵名。

或許就像是秦王當年在戰場上,親自為將士們殿後一樣。

有這樣願意把所有罵名自己扛了、能擔事、不甩鍋的領導,也難怪所有的功臣集團對秦王有著無可動搖的忠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