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運眉頭緊鎖,但很快下定了決心。
“跟我往裡衝!”
說完,他一馬當先,想要直接鑿穿突厥人的騎兵,找到頡利可汗的所在位置。
而這個嘗試自然是失敗了。
畢竟此時突厥人的騎兵數量更多,而頡利可汗也並不是無能之輩,他居高臨下佔據優勢,又騎術精湛隨時可以後撤。
斬殺他的難度,比秦開雲將軍當年陣斬敵將還要更難。
畢竟秦開雲將軍斬殺高毅時,敵軍正在變陣,而當時的大軍還是以步兵為主。
……
戰死之後,李鴻運沒有立刻重新開始,而是去查閱了一下當時的史料。
而後,根據上一次嘗試遇到的問題,全面地總結了一下當前面臨的局勢。
其實上一次嘗試,在得知齊王的主力梁軍被突厥人擊敗之後,李鴻運就明白,這次嘗試必然失敗了。
當時的他,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撤退,要麼並行險招、強行衝進去刺殺頡利可汗。
但很顯然,這兩個選擇的結果都不會太好。
撤退的話,突厥人一定會緊追不捨,而即便梁軍的戰力再怎麼強、組織度再怎麼高,在被追擊的過程中也必然會損失慘重。
到時候,即便是順利撤回了豳州城,接下來也很難再殺出來找回場子。
突厥人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在周圍燒殺擄掠,他們的“恐秦症”也會瞬間被治好。
局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至於刺殺頡利可汗,且不說成功率太低的問題,即便真的成功了,秦王深入險地,想要再殺出去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到時候,最高興的應該是突利可汗。
因為他可以直接接手剩下的全部突厥軍隊,而梁軍的情況依舊不會有任何的改善。
所以總結起來,最大的教訓就是,這一戰不該打。
關中一直在下雨,導致糧道阻絕、士兵疲憊,而突厥人又以逸待勞、佔據高坡,在這種不利條件下硬打,梁軍確實佔不到便宜。
但像齊王說的那樣,據守豳州,顯然也不行。
那樣會示敵以弱,讓突厥人知道梁軍不敢打,接下來的行事會更加肆無忌憚。
李鴻運不由得感慨:“兵者,詭道也。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能則示之以不能,不能則示之以能。
“在彼此各有優劣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劣勢、擴大敵人的劣勢,儘可能地發揚自己的優勢、壓縮敵人的優勢。
“做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之後,才能進行決戰。不能總是仰仗著自己的悍勇就去做一些無意義的嘗試。”
重新在腦海中複習了一下臺詞後,李鴻運再度開始了扮演。
這次,他要復刻當年秦王的操作。
“二哥……”
齊王剛想說些什麼,李鴻運已經打斷了他。
“突厥人的騎兵佔據高處,居高臨下檢視我軍動向,不可對其示弱。否則,就再也難以限制了。
“你留在這裡帶領大軍坐鎮,我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