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此時他在夏軍中的地位,並不高。
不過,既然有了這個機會,他自然也不會放過。
“末將以為,此計可行。但,十萬大軍走軹關陘,或許不妥。
“不如分兵。”
他剛說完,立刻有將領出言反對。
“分兵?此乃兵家大忌!
“我十萬大軍集結起來,正該與梁軍一戰而決勝負,怎可分兵?”
李鴻運陷入了思考。
乍一聽,劉黑闥這個分兵的說法,確實不大行。
十萬大軍都被秦王砍瓜切菜了,再分出去一部分,那不是隻能輸得更慘?
但綜合考慮之後,或許分兵才是最佳選擇。
畢竟,劉黑闥不是個不知兵的人,他提出的建議,肯定是有道理的。
說起劉黑闥這個人,也是頗有傳奇色彩。
他年輕時是個混混,遊手好閒不幹正事,而竇建德沒少接濟他。於是一來二去,倆人就交情莫逆。
後來天下大亂,劉黑闥和竇建德兩個人顛沛流離,各自依附於不同的勢力。後來竇建德起兵時,劉黑闥正在王世充手下,覺得王世充沒前途就帶著部下跑了,投靠了竇建德。
之後的幾次戰鬥,劉黑闥展現出了不錯的軍事才能,讓竇建德頗為器重。
但這種器重,顯然還沒到當成自己左膀右臂的程度。
畢竟劉黑闥當時獨立領兵打仗的機會不是很多,雖有軍事才能,但還沒有完全展露出來。
而在虎牢關一戰,竇建德被一波打穿,被生擒之後,在鬧市被斬首。
斬首竇建德這件事情,絕對是梁高祖做得最蠢的決定之一。其實竇建德是要殺的,但不該立刻殺,更不該在鬧事如此明目張膽地殺。
至少應該派人招撫整個河北之地以後,再偷偷摸摸地殺掉。
於是,竇建德之死讓他在河北的那些舊部人人自危,又起兵反抗。
按理說,竇建德的十萬大軍都已經送了,天下已經基本上被平定,這些舊部應該是翻不起什麼浪花。
但,他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劉黑闥——這個亂世中幾乎可以說是秦王之下無人可敵的軍事天才。
而劉黑闥被推舉的過程也很離譜,當時竇建德的舊臣打算舉兵造反,但想不出讓人做這個出頭鳥,可能都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畢竟此時造反的成功率很低,一旦失敗,首惡是一定會死的,但餘下眾人或許要有生還的餘地。
於是,他們就找了個老道士來算命,算命的結果是劉氏當興。
這群人就找了半天,先找到了竇建德的舊部劉雅,結果劉雅堅決不跟他們造反,於是這群人就把劉雅殺了,繼續找,找到了劉黑闥。
從這裡就能看出,之前劉黑闥跟竇建德雖然是老鄉,但在竇建德軍中卻並無很高的地位,否則也不會因為算命的事才被找上。
而後,劉黑闥很高興,就起兵了。
在虎牢關大戰之後僅僅兩個多月之後,劉黑闥帶著僅僅一百多人起兵,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先後攻佔漳南、魏州等地,原本竇建德的舊部紛紛歸附。
眼見劉黑闥的叛亂愈演愈烈,梁朝當然也坐不住了。
之前跟著秦王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的淮陽郡王帶領五萬兵力,聯合幽州總管李藝去討伐。
然後,在飛龍騎臉的情況下,輸了。
於是梁高祖又徵調李孝常、李世績等人繼續圍攻劉黑闥。
然後,又被吊打。
尤其是這位李世績,他就是李績,乃是當時的一代名將,滅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的戰爭,全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結果,被劉黑闥打得“僅以身免”。
當然,李世績此時還是幼年狀態,而且劉黑闥在河北畢竟有主場優勢。但不管怎麼說,劉黑闥的強悍可見一斑。
至於秦王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