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得恍然:“是……秦王破陣樂!”
史料中對於當時具體演奏的什麼曲子,已經沒有記載。
但從史料的種種細節,卻可以大致推斷。
在宴請黃仙芝使者的過程中,奏響樂曲,而將士們紛紛落淚。
既然史書中提到了奏響樂曲,那麼這樂曲跟將士們落淚顯然有直接的因果聯絡。而一般悠揚舒緩的宮廷音樂,又或者那種恬然自得的靡靡之音,顯然不可能具有這樣強大的感召力。
而且,之後還提到“民間聞者無不悲泣”,如果僅僅是將士們落淚這件事情,恐怕不足以達成民間聞者悲泣的效果。
一定是這首曲子本身,連帶著將士們落淚的事實,才讓民間聞者也紛紛悲泣!
那麼,這首曲子是軍樂,又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答桉幾乎是呼之欲出了。
正是《秦王破陣樂》!
按照史料記載,《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為秦王之時,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銀飾之。發揚蹈厲,聲韻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興。……自《破陣舞》以下,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盪山谷。
也就是說,《秦王破陣樂》是康慨激昂的軍樂,最具感召力。
而高宗皇帝在朝堂上聽《秦王破陣樂》之後,與諸臣“涕泗交流”,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
楚歌不由得默然無語。
“原來……如此!”
其實在第一次扮演鄭畋苦勸諸將未果之後,楚歌就隱約意識到缺了點什麼。
而且,是缺了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他已經想方設法勸說諸將,但都沒有用,諸將還是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
而楚歌也沒想到,真正讓這一切扭轉的,竟然是兩百多年前梁太宗的一首樂曲!
這個結果讓楚歌感到詫異,但仔細一想,卻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之前無論鄭畋說什麼,都無法真正凝聚這些將領?
因為他在梁朝,只不過是前任宰相、一方節度使而已。
就算做得再多,也終究無法喚醒人們對於梁朝的懷念、留戀與嚮往。
但是,梁太宗真正地重塑了整個民族的精神,讓強大的梁朝立國兩百餘年,威服四夷,同時也將開拓進取、豪邁興盛的基因植入到了所有人的思想之中。
而在梁朝將滅、聽到《秦王破陣曲》的這一刻,這些將領們被喚醒了內心深處的驕傲與自豪。
在這個瞬間,他們仍舊願意承認自己是梁朝的子民。
他們仍然願意拿起武器,為梁朝而戰!
楚歌扮演一方節度使絞盡腦汁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被兩百多年前梁太宗的一首樂曲……簡單地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