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再來的時候,就要被鄭畋斬殺立威了。
節度使府中,楚歌有些焦躁地來回踱步。
如果按照史料上的記載,此時應該是他召集諸將、刺破手臂歃血為盟、約定共同討伐黃仙芝的日子。
但楚歌卻心中沒底。
因為他發現,有些細節並未如史料上記載的一般發生!
楚歌大致記得,史料上的記載,是這樣的。
監軍彭敬柔與將左序立宣示,代畋草表署名以謝仙芝。監軍與使者宴,席間,將左以下皆哭。使者怪之,幕客孫儲曰:“以相公風痺不能來,故悲耳。”
然而,楚歌在臥病期間,也以上帝視角看到了宴會的全過程。
前邊這段是一致的,可後邊就對不上了。
諸將並沒有在宴會上哭泣!
所以,“使者怪之”以及之後的事情,自然也都沒有發生。
而這其中最要命的是,“諸將皆哭”意味著他們心中為梁朝之滅而悲,因此鄭畋才認為諸將尚未厭棄梁朝,才有了之後與諸將歃血為盟、討伐黃仙芝的後續。
可現在,諸將壓根沒哭,這……
楚歌也不確定自己還能不能說服他們,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勉強試一試了。
“諸位,宴席上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監軍彭敬柔以我的名義起草謝表,乃是謀逆大罪!諸將,人心尚未厭棄梁朝,我等正該修繕城池、整治軍械,與黃仙芝決一死戰!”
楚歌再度康慨陳詞,在三天賦的加持之下,他這番話說得可謂是感人肺腑。
而且,由於鄭畋的身體才剛剛從風痺中康復沒多久,所以聲音沙啞、身體也還不算是特別麻利,這樣的一番演講,就更加平添了一層感染力。
甚至諸將之中,有人的眼眶都被楚歌說紅了。
然而,等楚歌結束了演講,希望與諸將歃血為盟、共同討伐黃仙芝的時候,這些將領卻互相看了看,並沒有人真的站出來堅決地支援。
“鄭相公,你的心情我們很能理解,但是……”
諸將臉上仍舊充滿著猶豫之色。
顯然,楚歌如此康慨激昂的演講確實打動了他們,但只打動了一點點。
還不足以讓他們下定決心,做出歃血為盟的行為。
楚歌不死心,但再三嘗試,依舊於事無補。
差了一點!
是的,因為在宴會上這些將領們並沒有做出“紛紛泣下”的行為,所以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被真正的感召和打動,內心中對於梁朝的留戀也沒有被激發……
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楚歌拿了三個鼓舞人心的天賦,也依舊鼓舞不動。
懷著一定的僥倖心理,楚歌還是繼續奔走,並觀察之後發生的事情。
鳳翔最終還是投降了黃仙芝,並沒有被鄭畋鼓動而與黃仙芝決裂。
而後,太監監軍彭敬柔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本來很害怕鄭畋,在原本的歷史中,鄭畋重新獲得諸位將領的支援之後,他就在史料上失去了後續的記載。
這個太監可能是被鄭畋除掉了,也有可能是被邊緣化了……總之,沒有再掀起什麼風浪。
但在這個歷史切片中,情況不同了。
彭敬柔發現鄭畋並不能鼓動這些將領一起反抗黃仙芝,於是膽子逐漸大了起來。
他向黃仙芝告發鄭畋,於是,黃仙芝派兵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