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秦會之權傾朝野,以他的政治手腕想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先廢掉齊高宗,扶齊英宗上位,然後再廢掉齊英宗呢?
多這一步,是不是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
謀篡皇位,最大的一個難點,就在於統治的合法性。
齊朝的這些皇室宗親想要奪取皇位,尤其是齊英宗這種皇帝的兄長想要奪取皇位,真就是隻隔了一層窗戶紙,可以說是一捅就破。
而秦會之這種臣子想要奪取皇位,那就麻煩了,等於是隔著一座山。
當然,齊英宗要奪位,雖說是隻隔了一層窗戶紙,這層窗戶紙也得有足夠分量的大臣幫他捅才可以。
就比如在真實的歷史中,為什麼齊高宗實際上不需要擔心齊英宗會威脅他的皇位?
因為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國之干城韓甫嶽將軍是齊高宗一手提拔起來的,是齊高宗的心腹。只要齊高宗留著韓甫嶽將軍,而韓甫嶽將軍手握兵權支援他,那齊英宗就一輩子都別想奪位,哪怕是齊高宗死了、孝宗繼位,齊英宗也永遠沒戲。
更何況齊高宗手下又不止韓甫嶽將軍這一個重臣。
可以說朝中絕大多數臣子都是支援齊高宗的,在這種情況下,齊英宗沒人配合,怎麼奪位?
但此時的情況不同了。
韓甫嶽將軍,幾乎要被齊高宗逼反了。
而朝中的大權,又全都落入秦會之之手。
此時如果秦會之真的把齊英宗扶起來……那齊高宗還真是幾乎沒有任何反抗之力。畢竟在秦會之的這一番清洗之後,朝中真正敢違抗秦會之的權位支援他的大臣,還剩幾個?
秦會之的權勢是來自於齊高宗的授予,可現在,秦會之的權勢已經逐漸屬於他自己,齊高宗反而處於弱勢地位了。
如果這一步能成功,那麼下一步篡掉齊英宗,會容易得多。
因為齊高宗在位時,秦會之還會有所收斂,朝中的大臣還有一些是支援齊高宗的。
可一旦齊英宗上位,在朝中沒有任何人手,大權就會進一步旁落到秦會之的手中。
齊英宗是靖平之變的罪魁禍首,既無民心,在此時的朝廷中也沒有群臣的支援。
若是秦會之再找個機會把他給廢掉,下一步謀篡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了。
當然,計劃再好也得看具體的實施情況。
以秦會之全靠沒有底線才走到今天的弱雞才能,能不能一步一步走過去這要打個問號。但不管怎麼說,這已經是擺在秦會之眼前的、謀朝篡位的唯一可能性。
成不成的再說,但不試一試怎麼甘心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秦會之當然是少不了金人與昭義軍的支援。
金人的支援就不用多說了,和議中“不可以無罪去首相”這件事情直接為秦會之保住了十餘年的相位,是他權傾朝野的保證。
而韓甫嶽將軍的支援,比金人的支援還要更加好使。
因為金人,畢竟是被隔開了。
此時掌控著整個北方的是昭義軍,金人打不過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秦會之跟金人更親這沒錯,但此時離得更近的昭義軍,才更能給他幫助。
更何況韓甫嶽將軍在南北兩地的百姓心目中,有著極高的聲望。
如果能獲得韓甫嶽將軍的支援,不論是實際上的還是口頭上的,都能讓秦會之廢掉齊高宗、扶立齊英宗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順利。
畢竟秦會之登上高位,不就是靠著跟金人的裡應外合嗎?
此時將金人換成韓甫嶽將軍,就更是輕車熟路、毫無負擔了。
原本秦會之想要置韓甫嶽將軍於死地,那是因為韓甫嶽將軍在朝堂內部是肱股之臣,會威脅他的地位。但現在,韓甫嶽將軍搖身一變也變成亂臣賊子了?還要跟他合作?
那秦會之可就是跪舔都來不及了。
屏退左右之後,秦會之與孟林將軍密談良久。
而一場圍繞著齊高宗、齊英宗的宮廷政變,也開始逐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