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自覺更加安全的環境之下,齊英宗和齊惠宗兩人的鬥爭比原本歷史中還要更加激烈,而原本李伯溪和種平遠等人力主構築的黃河防線,自然就更加沒有勞民傷財的必要了。
這一切當然都建立在某種一廂情願的推斷之上:既然太原之圍已結,金人已經退兵,那麼,短期內應該不會再來了吧?
將軍國大事寄託於某種僥倖,這本就是十分愚蠢的行為,但齊英宗本身就是一個愚蠢至極的皇帝。
而樊存既然已經知道了真實的歷史,對他的這種愚蠢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所以接下來,樊存要耐心等待那個絕佳的時機。
……
果然,數月之後,金兵再度南下,仍舊是東西兩路進兵。
在原本的歷史中,太原城淪陷之後,兩路金兵圍攻汴梁,順便以太原為支點,切斷了西軍救援京師的路徑,導致京師幾無可戰之兵,也是促成靖平之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個歷史切片中,樊存所扮演的鄆王救下了太原城,讓這種局面並未發生。
但金人也並沒有因為太原城還在齊朝手上就有所畏懼,畢竟之前他們從太原退兵時,也並未遭受什麼太過重大的打擊,仍舊不認為齊朝的軍隊能與他們一戰。
於是,東路軍仍舊勢如破竹一般,直抵京師城下。
齊英宗此時才連發金牌聖旨,要求鄆王帶著西軍勤王。
然而這些聖旨和金牌,基本上都被樊存扣下了,就當無事發生過。
他之所以敢這麼做,自然是算好了的。
當初九皇子成為河北兵馬大元帥之後,朝廷也是幾番催促出兵勤王,但他也無動於衷。最終朝廷又將他如何了?還不是無可奈何。
雖然樊存不出兵的動機與九皇子不出兵的動機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從結果上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更何況樊存知道,很快他還會接到齊英宗遣散勤王軍、不讓他們再去京師的詔書,因為齊英宗幼稚地認為和談已成,不需要軍隊再去增加負擔。
終於,在樊存的耐心等待之下,靖平之變還是如之前一般發生了。
靖平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六甲神兵出城,金兵成功登城,燒燬城門,但不敢下城。
二十八日,齊英宗要求京師百姓捐獻財物犒賞金兵以求罷兵。
三十日,齊英宗前往金營議和,金人禮遇,初二方回。
十二月初四到二十三日,金兵陸續勒索戰馬、軍器、金帛、美酒、圖書典籍等等,齊英宗下詔要求城內捐獻財物。
靖平二年正月初十,齊英宗再度出城議和,數日不回,只是不斷傳遞訊息,要求城內儘快籌備金銀布帛。
此時大部分人還無法猜到,這次的齊英宗將再也無法回到京師。
但城中的齊惠宗也是個草包,在這種情況下竟然也沒能重新奪回權力,而是任由齊英宗在金營中遙控指揮搜刮城內錢財,甚至到了二月初七,齊惠宗也去了金營。
從此時開始,這兩位奇葩皇帝就開始幫助金兵彈壓城內騷亂,並用齊朝的國家機器,源源不斷地將城中財富輸送給金兵。
原本這就像是不斷套緊的絞索,無辜的京師百姓只能被殘暴的金人和昏庸無能的兩位皇帝百般壓榨。
但現在,樊存一直等待的時機到了。
靖平二年正月初九,在齊英宗出城議和進入金營被扣留的前一天。
在圍攻太原城的守軍已經逐漸鬆懈,以為這支西軍也要像之前一樣做一輩子縮頭烏龜的時候。
鄆王殿下與劉法、種平遠帶著精銳西軍出城劫營。
一戰,將再度圍攻太原的金兵打得當場崩潰,遠遁數十里。
而後,西軍乘勝追擊,徹底解了太原之圍。
緊接著,樊存扮演的鄆王自太原回援京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