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8章 新的方案 (3 / 4)

首先是官制法。

這是皇帝心心念唸的東西,當然要放在第一位。哪怕其他的法條全都不要了,這條也得保留下來。

其次是青苗法。

這是王文川變法的核心,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條。從之後的結果來看,確實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大量的收入,但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造成了不少農戶的破產。

楚歌想了想,直接把青苗法劃掉。

暫時不適合實行青苗法,留到以後再說。

均輸法、市易法。

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但這一條在舊黨眼中,屬於是與民爭利的行為,而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難達成想要的效果,最後給國家帶來的財政收入也不多。

先不考慮。

保甲法,意義不大,不考慮。

免役法是王文川最自信的一條,而且,保守派中的不少大臣,其實也是支援免役法的,只是對免役法的一些細節,有不同意見。

除了文君實這個奇葩在晚年要求在幾日內廢掉免役法之外,其他有不少舊黨成員,都轉而支援了免役法。

而且,免役法是在新法中,給國家帶來財政收入最多的一條。

所以,楚歌考慮一番之後,決定將免役法保留。但其中的細節要做出一些調整。

按照王文川原本的方案,免役法要向所有人收錢,而舊黨中有人認為,免役錢應該只向富戶收取。

楚歌考慮一番之後,決定折箇中,對一些單人戶、孤兒寡母之類的特殊群體,不再收取免役錢。這樣雖然會減少一些收入,但至少做出了一種“愛民”的姿態,也可以爭取舊黨中的一部分人。

當然,楚歌也知道下邊的執行很可能會走樣。但沒關係,至少在最開始“辯經”的這個階段,可以給自己很大優勢。

農田水利法,是個利國利民的法條,而且爭議不大,保留。

裁兵法、軍器監法是針對軍隊的,前者規定士兵五十歲之後必須退役,測試不合格的禁軍降為廂軍,廂軍不合格的降為民籍,後者規定由軍器監督造兵器、提高武器質量。

這兩條以後世的標準來看都算是成功了,保留。

貢舉法,廢除明經科,進士科的考試則是以經義和策論為主,提高了科舉取士後選拔人才的實幹能力,這條也算成功了,而且比較有用,保留。

最後,楚歌將自己總結出來的變法內容,從頭捋順一遍。

官制法,免役法(部分底層群體免徵),農田水利法,裁兵法,軍器監法,貢舉法。

這些內容肯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都實行,楚歌的想法是,先嚐試著推一下管制法、免役法和農田水利法,之後再慢慢推進其他的。

按照王文川變法之前的方案來看,這份新的方案顯得不疼不癢的。

引發的反對聲浪確實會比之前小得多,但這些方案就算全都順利實施了,也救不了逐漸病入膏肓的齊朝。

而這正是楚歌想要的。

他現在的首要目的並不是變法,而是為了剷除異己。

這份方案,既可以讓皇帝看到自己為了變法而積極奔走、進一步強化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好印象,又能切實地提升國庫盈餘、讓皇帝確定新法的效果,還可以暫時和緩與除文君實之外的守舊派官員的矛盾,對他們起到麻痺的作用。

甚至楚歌還會主動向舊黨示弱,贊成他們在某些方面的看法。

但在暗地裡,楚歌會派出武德司,開始不斷收集舊黨官員的把柄,找到各種理由,將他們送出朝堂的權力中心,或是貶謫到嶺南不毛之地,或是罷官下獄治罪一條龍。

而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五年時間。

等他用這種手段把舊黨的官員全都趕走,甚至連文君實也都算計了之後,再用提拔起來的新黨官員,把變法的事情給安排個明明白白。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