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存的之後兩次衝營,仍舊是以失敗告終。
很顯然,這事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於是,在一次次嘗試之餘,樊存也不得不在等待天黑的過程中,不斷地捋順之前失敗的教訓,並重新制定自己的計劃。
這次的行動對他來說,可以看成是騎兵試煉的升級版。
騎兵試煉是要找到對方正在變陣過程中的破綻,然後衝進去陣斬敵將;
而這次,則是要找到對方靜態營寨中的破綻,然後衝進去把馬安邦給生擒。
雖然這兩次的情況大相徑庭,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的相似之處,但仔細想想,在作戰方略上還是有共通之處的。
樊存雖然完全不會用計謀,但在帶頭衝鋒這方面,他還是很有些心得的。
如果用古代的名將來做比喻,趙海平就屬於較為全能的將領,作戰之前會列出詳細而周全的計劃,具體的打法也會根據敵人的情況而做出調整;而樊存就屬於遇事不決莽一波的猛將。
但猛將在衝的時候肯定也是要動腦子的,不會動腦子的基本上早都死絕了。樊存如果真是一點腦子都不會動,那他也不可能通關這麼多試煉副本。
這是樊存第一次,也是幾乎所有玩家第一次,在《暗沙》這款遊戲中嘗試“劫營”這個操作。
之前雖然也有一些遊戲內容涉及到了營寨,比如“襟懷草莽英雄氣”的“統帥”身份扮演,但那時候玩家扮演的是盛太祖,安營紮寨的事情只需要給出建議而不需要實操,更不需要帶兵去攻擊營寨。
但現在,遊戲給玩家出了個“劫營”的難題,繞不開了。
樊存此時並不知道李鴻運這樣的玩家已經想出了智取的辦法,由於無法第一時間共享攻略,他只能繼續按照自己的笨辦法,認真思考要如何才能以純武力的方式完成目標。
以少數人劫營成功這種事情,在歷史上雖然情況很少,但也並非全無可能。
畢竟這是冷兵器時代,而冷兵器時代的魅力就在於,只要戰法運用得當,以少勝多時經常可以打出十分誇張的戰績。
樊存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月亮。
到後半夜的時候,烏雲會暫時擋住月亮,有一段很暗的時間。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突襲劫營的最佳時機。
不過在此之前,還得做一些準備工作。
樊存一聲令下,讓身後的所有人都用厚布包住馬蹄,人也都咬著樹枝。
這就是所謂的“人銜枚、馬裹蹄”。
之前樊存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結果就是在靠近的時候很早就被營寨外圍的暗哨給發現,過早地進入戰鬥。
而現在,五十騎趁著夜色暗中靠近,在不發出太大聲音的情況下,如果能選好營寨的薄弱位置進入,劫營的成功率就能大大提升。
至於如何選好營寨的薄弱位置?
這就是個技術活了。
樊存也是在衝了兩次之後,才意識到原來這五萬人的營寨,比自己想象中要大多了,也複雜多了。
五萬人,吃喝拉撒,光是安排這些人在一定區域內安穩地住下,這就已經是個大問題。
馬安邦的這五萬人,也不可能全都擠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三個大型的營寨構成了一個“品”字形,彼此之間隔著一定的距離,從而互相協防。
這乍一看是個好訊息,畢竟樊存第一時間不至於面對整整五萬人的大軍,但在真的進入營寨之後樊存在發現,僅僅是萬餘人的營寨,也大得超乎他的想象。
營寨外面,有很深的壕溝,壕溝內還有大量的尖木樁。壕溝外有拒馬陣,再前面則是設定有陷阱。
壕溝後面則是有木柵欄,高達丈餘。
整個營寨可以看成是一個近似的圓形,在木柵欄後面,就是軍營的主體。
最外圍的一圈是普通士兵的營帳。由於古代的帳篷都是手工製作的,所以士兵用的帳篷都比較小,基本上勉強能睡覺,每鋪十人。
再往裡的營帳就稍微大一些,這裡就是各級將領的住處,或者是營寨中用於吃喝拉撒的各種其他輔助功能的區域。
而在最中心處則是中軍大帳,這裡的營帳就非常寬敞了,不僅居住條件最好,也便於召集各位將領議事。
在中軍大帳的周圍,還有各種大車所組成的車陣,進一步增加了突破的難度。
營寨中基本上是日落後就休息,而且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喧譁,當然,像各種將領宴飲的事情,不在此列。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劫營就能很順利,因為營外會有暗哨,營寨的哨樓也會有人巡視,軍營中每隔一段距離還會有火盆進行照明。
第一次衝的時候,樊存就是傻愣愣地從正門硬闖,結果當然是寄了,根本都殺不到馬安邦的跟前。
後面兩次他倒是聰明瞭,懂得低調靠近,尋找壕溝和柵欄的空隙處偷偷溜進去直撲馬安邦所在的中軍大帳,但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