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總的來說,這都是自身實力的一個大加強啊!
“有點等不及想要看到玩家們組成的騎兵陣列衝鋒的景象了。”
趙海平本來想去歸序者城塞中把戰馬召出來看看,跑兩圈玩玩,但轉念一想,還是“襟懷草莽英雄氣”的正式副本更重要一些。
騎馬這件事已經有點騎吐了,整整七天,每天都在騎兵的專屬試煉中騎馬,確實有點疲。
而且這次“襟懷草莽英雄氣”的正式副本是組隊模式,趙海平也擔心自己摸魚會影響其他三個人的進度。
所以,在退出“探囊取物”的騎兵試煉副本以後,還是第一時間進入到“襟懷草莽英雄氣”的正式副本,繼續扮演統帥身份。
……
長槍如林,旌旗獵獵。
趙海平騎著戰馬,遙望遠方。
大盛朝的軍隊綿延前行,形成一個長長的陣列。
而這並不是此次遠征塞外全部,實際上還有幾路大軍從其他方向趕來匯合、集結,到塞外之後才由盛太祖統一率領,尋找北蠻主力決戰。
大部分人都知道,御駕親征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中任意一個,才算正常。
第一是,萬不得已。
第二是,徵則必勝。
這也是歷朝歷代總結下來的寶貴經驗。
在古代社會,皇帝大權在握,可以說皇帝身上發生任何事情,都將最大限度地影響整個國家。就連皇帝的正常交接都有可能引起“主少國疑”這種特殊的危險狀態,更何況是皇帝在御駕親征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所以,御駕親征,要麼就是萬不得已,國家已經處於及及可危的邊緣,必須由皇帝御駕親征來鼓舞士氣,讓所有士兵都知道要決死一搏;要麼就是徵則必勝,由皇帝親自出馬進行一次政治作秀。
但盛太祖的御駕親征,顯然並不符合這兩點中的任何一點。
當時的大盛朝還處於王朝的初期,暫時沒有太嚴重的內憂外患,找名將去征討北蠻,其實也未嘗不可,談不上萬不得已。
至於徵則必勝,更是談不上。
因為這次的作戰目標是要深入塞外,找到北蠻的主力所在與之決戰。
這意味著戰爭的前線非常遙遠,需要漫長的補給線,而作戰地點在地形十分不熟悉的塞外,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兵事就是如此,瞬息萬變,一念之差就是天堂與地獄區別。
盛太祖的御駕親征,是第三種情況。
馬上天子御駕親征!
皇帝是馬上皇帝,整個天下就是他自己騎馬打下來的。
換言之,他基本上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狀態,手下的將領雖多,但論打仗,皇帝是最專業的。
而遇到特別重要的戰役,最專業、最能打的皇帝當然放心不下將這件事情交給其他的將領,肯定要自己親自上。
對於盛太祖來說,這次的御駕親征就是這樣的情況,因為太過重要所以不能交給其他的將領。
這一仗如果打得漂亮,就可以直接將北蠻給打散,保證大盛朝北疆至少有幾十年的和平;這一仗如果打輸了,大盛朝很可能幾十年都緩不過勁來,由此還可能產生各種嚴重的連鎖反應。
而派遣將領去打的情況,趙海平已經見識過了。
那個從軍功上看起來非常完美的岐國公,把他給坑慘了。
當然,這也不能說這個岐國公邱垣就一定是個無能之輩。他的軍功都是實打實的,也確實是從最底層的行伍一點點跟著盛太祖成長起來的。
看起來他犯了一個很嚴重的軍事錯誤、輕敵冒進,但趙海平也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發現這個事情並沒有他一開始想的那麼簡單。
因為戰場的形勢變化太快,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判斷。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邱垣確實輕敵冒進了,遇伏全軍覆沒就是鐵證。
但站在局中人的角度,卻不可能預知未來。
邱垣帶著兵馬非常激進地追擊敵人,如果敵人設下了埋伏,那確實是會全軍覆沒,但如果敵人此時還沒來得及準備好呢?那可能就是一次大勝。
邱垣統兵多年,類似的操作肯定不可能是心血來潮第一次玩,必然是有很多次類似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