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藝作品裡面,描述某些人童年生活多麼悲慘,往往都有放牛這一項。
當然,也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之類的詩句。
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孩童身體比較瘦弱,也不可能下地幹活,放牛這種事情本身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同時耕牛作為古代的生產資料又十分重要,所以找孩童放牛這種事情很常見。
陸恆想了想:“放牛?果然不同身份的難度會有區別。作為乞丐,做的都是一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事情。
“或許這個身份的主要考驗就在於吃苦?只要能吃苦,就能通關。
“這倒是難不倒我,畢竟文士試煉刮骨療傷這種事情都幹過了,在這無非就是挨幾頓餓,或者挨幾頓打,應該問題不大。”
陸恆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牧童騎在青牛背上,悠然吹笛的場面。
似乎還不錯?
穿上了家中僅有的破衣爛衫,找了根麻繩繫住完全不合身、隨時可能會掉下來的褲子,跟著老父來到地主家的牛棚,把老牛牽出來,到村外放牧。
老父一邊說著注意事項,一邊往田間地頭走去,準備開始今天的勞作。
只是陸恆已經完全聽不進去了,他現在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餓!
他確實拿了忍飢挨餓的天賦,但即便在這個天賦的加持下,這種飢餓感還是能感覺得到,還是會影響他的專注度和集中力。
可想而知如果沒拿這個天賦的話,得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作為貧民,早餐什麼的就不用想了。
哪怕是村頭的老地主,一天也就能吃兩頓飯。
至於貧民,每天能喝一碗稀湯寡水的米粥就不錯了。真餓極了,田間地頭的蛇蟲鼠蟻都能下肚。
陸恆再次因為自己提前拿了“忍飢挨餓”的天賦而感到慶幸。
來到村頭,父子二人各奔東西。
陸恆感覺自己有些腿軟,有些走不動了,把身上揹著的破筐拿下來,放到牛背上。然後又翻身一躍,坐了上去。
還行,坐在牛背上雖然也談不上舒服,但至少不用自己走路了,能省些力氣。
然而他還沒舒服多久,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隻大手揪住他的衣領,直接把他從牛背上拽了下來。
緊接著就是兩個大嘴巴子。
“你個小兔崽子!爹剛才跟你說了那麼多,你都當耳旁風了是不是?
“還敢騎地主老爺家的牛,你是活膩歪了?
“要是讓咱們村其他人看見了,別說是你放牛掙來的糧食沒了,連我都沒法再給地主老爺種地了!”
暴怒的老父對著陸恆就是一頓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