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寫文章賺稿費,具體賺了多少錢,他沒有將準確的數字告訴家人,但他家人知道一個大概。
張英秀和李建軍交往的過程中,她也瞭解了李建華稿費收入的大概情況。
相比內地,香港經濟發達,同樣是普通工人,香港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比內地普通工人的年收入還要高……這一切,見到宋有德之前,張英秀就知道了。
相比內地,香港普通工人的收入更高,張英秀猜測香港作家的稿費會更高一些。
“外公,香港的稿費比內地高吧?”張英秀好奇問道。
“應該更高一些,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
宋有德說話的語氣不太肯定,他知道李建華的稿費收入情況,覺得挺高的,而他不知道香港的報紙連著小說給多少稿費,也不知道作家寫小說出版成書,能拿多少版稅。
“小五,我記得你說過,出名要趁早,是這話吧?”李建軍笑道。
“出名要早,趁年輕,趁時機好。張愛玲說的。”
李建軍不知道張愛玲是誰,聽李建華這麼說,猜測對方是一個名人,他沒有問張愛玲是誰,笑著說:“小五,你覺得自己出名了嗎?”
“我在內地文學界,只有丁點的名氣,但還算不上出名。”李建華哂然一笑,“如果我寫的小說在香港出版了,銷量超過二十萬冊,那我算是在香港出名了。”
“香港的人口可沒有內地多,銷量超過二十萬冊的小說可不多見。”宋有德說道。
“香港多少人口?”李建軍好奇問道。
“五百萬左右,具體多少,我也不清楚。”宋有德笑道,“每一天,香港的人口都在增加。”
閒聊了幾句,李建軍問道:“外公,您認識在出版社工作的人嗎?”
李建軍不是見不得弟弟比他優秀的人,他打心眼裡希望李建華寫的小說能夠早日在香港發表,多賺錢,早日出名,早日獲得成功。
“我還真認識一個。”宋有德樂呵呵道,“我有位老友的兒子在《明報》擔任編輯,過幾天,我請他們一家人吃飯,到時候,建華,你把你寫的稿子給他看看。”
“他看得懂簡體字文章嗎?”李建華問道。
“應該看得懂,不懂的地方,不是可以問你的嘛!”
“謝謝外公。”李建華樂道,他知道有位熟人幫忙推薦,最好是大力推薦,那他寫的文章在《明報》上連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你和我還這麼客氣。”宋有德微笑著輕嘆了一口氣,“我現在就希望你們這些後輩都能過得好。”
“外公,您放心,將來,我肯定會好好孝敬您的!”李建軍保證道。
李建軍和新婚妻子之所以能夠移民香港,就是為了將來給外公宋有德養老送終。
“我信!”宋有德含笑點頭。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接觸,宋有德覺得李建華這個外孫最對他的脾氣,也最看好這位外孫能力。
宋有德很希望李建華能夠入香港籍,將來讓李建華給他養老送終,可李建華已經明確表示過了,不會拋棄內地的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