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燦想說自己要回北邊,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活動範圍就在涉縣這一片,這來回一趟確實不方便,這邊確實也需要設一個寨子,孟燦嘟囔著:“那你可以讓別人負責這邊……”
李清遠點點頭:“行啊!那讓三娘留在這邊,你跟我回去!”
“你!”孟燦覺得李清遠好卑鄙,明知道他不願意留下是為了三娘,那把三娘留下他回去那不還是一樣麼?
李清遠揉揉腦袋,這才想起,這傢伙才二十多歲還是個孩子,李清遠解釋道:“最近家裡那邊不能順便動了,就是三娘也要往北發展,你們天理會下一步會拆分成三隊,不僅是你和烏三娘,下一步張易也要帶隊往西,你要以大局為重!”
孟燦懷疑的問道:“真的?”
“你又不瞎,又不是不讓你回去了?你到時候自己不會看啊?”李清遠有點無奈。
孟燦一聽這麼說,心裡就舒服多了,自己見不到三娘那你李清遠也見不到啊,李清遠沒有空理他,跟烏三娘說道:“這邊的事情也算了結,咱們明天就回山,你需要不需要我支援一點木匠幫你蓋房子?”
“不需要!”孟燦也硬氣,搖頭拒絕,李清遠點頭說道:“那就行,是這樣的,你這邊給你先留一百二十人,一個月之後會給你調撥十個火槍手,然後你派十個人回去訓練,直到全部換裝完成為止。”
孟燦眼睛一亮問道:“就像神槍隊那樣的火槍手麼?”
李清遠點點頭:“是的,為了加快換裝速度,你最近的重點還是搞一些鐵匠過來,還有凡是新招募的人員都要送回訓練基地集訓,不準讓沒有訓練過的人參加戰鬥,否則會造成意外傷亡。”
孟燦又不知道李清遠這麼做是防止他獨立山頭,只是覺得李清遠說的有道理,也就點頭答應了,這個也是李清遠忍他的原因,這傢伙大事上還是不糊塗的。
李清遠又想了一下說道:“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你們都要回家來,大家一起總結一下最近一段時間的得失,規劃下一步的行動。”
“好!”孟燦這個回答的很爽快。
李清遠想想沒什麼要交代的了說道:“這裡離家裡也不遠,你要是有什麼支援的需要就派人來說。”
所有的問題都交代完了,李清遠和烏三娘帶著剩下的人就走了,山羊鬍也被李清遠帶走了,這傢伙腦子太活,李清遠怕孟燦玩不過他。
回去的路李清遠很快樂,總算甩掉了這個跟屁蟲,回到山寨都感覺輕鬆了很多,烏三娘有點好奇的問道:“清遠,我真的要北上麼?”
李清遠點點頭:“是啊!你不願意啊?”
烏三娘搖搖頭咬咬嘴唇說道:“沒啥,那我明天就走。”
李清遠笑著問道:“這麼急幹嘛?怎麼也得等侯正把訊息打探清楚,咱們要去就得在那邊站穩腳跟,不能跟孟燦這次似的出來一大堆事情在被人趕回來。”
烏三娘想想問道:“要不我帶人親自去打探吧,順便也熟悉熟悉那邊的情況。”
李清遠眉頭皺了起來,原地轉了三圈,嘆了口氣說道:“這樣也好,但是你要小心,這眼看就要年底了,隨時都可能下雪,萬事退一步,不要衝動……”
李清遠也覺得自己有點絮叨,還說的前言不搭後語,但是想想這個妹子實在是太豪爽了,動不動就對人武力相加,李清遠真的怕她一個控制不住,鬧出什麼事情來。
烏三娘離開了,李清遠則專心的訓練士兵,共濟會現在每天還能送來一兩個鐵匠,自從不專門盯著礦山鎮之後,反而鐵匠的招募更加容易了。
李清遠開始檢討,自己一開始那種薅羊毛光在一隻羊身上薅的行為確實不是長久之道,火銃產量有限,現在雖然已經達到了月產三百支,但是這個規模要完成部隊的全面裝備至少需要一年。
這還是義軍部隊不增加的情況下,義軍隊伍現在主要經歷放在招募鐵匠上,預計下個月火銃生產組超過五十組,而年後一到兩個月就能達到李清遠希望的月產一千杆以上,工作組一百組的規模。
現在一個製作組需要最少十個人,想要維持這樣一個工坊至少需要一千名直接參與的工人和幫助準備材料物資的工人一千多,沒辦法在山上開作坊所有東西都要肩挑手扛,光是煤鐵的運輸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所以現在李清遠的後勤部門有一半的人都在從事作坊的輔助工作,李清遠今天是想跟後勤的這些人商量一下冬天的冬衣問題。
因為大家是一路逃亡到太行山,所以有一半人除了身上那件衣服之外,就再也沒有其它存貨,而後勤這邊也沒有注意收集,現在冬天就要來了,李清遠則要考慮是不是要買一批布和棉花給大家做些棉衣。
經過統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冬裝,而沒有冬裝的壞處就是,冬天剩下的人就不能出去,只能窩在屋子裡貓冬,這要是訓練一停,估計等開春了一切又要重來。
所以無論如何要保證作戰部隊有一身能打仗的冬裝,李清遠這次就是讓後勤這邊下山去分批採購,後勤部門的二妞咬了咬手指問了一句:“那買多少?”
李清遠說道:“首先保證作戰部隊要一人一件,要是能買到更多就每個人分一件,但是你派下山的人每次不要買太多,一個地方不要超過一百件,多去幾次,省的被發現。”
二丫點點頭:“那是不是說要是有的就不用發了?”
這個問題李清遠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了,常言說人不患貧而患不均,要是給沒有的發,不給那些有的人發,部分人肯定有其它想法。
而且李清遠突然想起自己一直忘記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給大家發工錢,其實當鬥爭進入長期化之後,用理想和信念捆綁都不如用實實在在的利益來捆綁來的有效。
但是給誰發?發多少?這些問題確又不是一天能想明白的,但是分棉衣就在冬天,李清遠考慮了一下說道:“凡是參加義軍活計的論有沒有,都發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