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縣客棧裡,孟清站在窗前,看著熱鬧的街市……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那個黑衣人腰間的那朵水仙花……為什麼?為什麼他要給我看?他似乎知道些什麼……
腦中若狂風驟雨一般,亂的心慌,孟清嘆口氣……眼神竟有些呆滯,不覺思緒紛飛,往事歷歷在目……
窗前桌上擺著一盆蘭花,一副茶具……
窗邊落了兩隻麻雀……探頭探腦。
……
……
……
多年前,前朝西境,鮮戎,蒙胡進攻安西四鎮,大食人的騎兵已經跨過了蔥嶺,一路無阻,如入無人之境,吐蕃人也在崑崙一帶蠢蠢欲動……整個西境,已然如砧板上的魚肉一般,待人宰割……朝廷深陷內亂泥潭,無暇西顧,卻又不忍放棄河西之地,便派了一員年輕將領來坐鎮西境,此人,便是時任甘涼道大總管的白飛羽。
他臨危受命,帶著一家老小,來到長安,那時,長安兵馬不足三萬,主力被圍困在安西四鎮,已經損失慘重,白飛羽既要救援安西四鎮,又要防備吐蕃大食……可謂是兩難之境。
就在白飛羽在長安城中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一支義軍忽然名聲大噪,先是在崑崙山擊退了意欲偷襲進犯的吐蕃軍隊,又轉戰安西四鎮,大戰大食騎兵,連戰連捷……
白飛羽得知這件事,心中是又喜又驚,便派人聯絡這支義軍,希望能招安他們。就在白飛羽的信使快馬出城的那天,吐蕃人越過了崑崙,一路東進,直指西境腹地,而南詔,三萬大軍入蜀……這一件件壞訊息先後擺到了白飛羽的將軍府。
白飛羽一面派兵迎戰吐蕃人,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援。很快,奏報送到了洛陽皇宮,皇帝當庭震怒,指派剛剛從燕幽道凱旋歸來的常龍,領本部大軍,增援西境。
常龍當日,便點兵出征,一路殺奔西境,沿途又招兵買馬,補購糧草,等到長安的時候,所部已經有八萬大軍了,白飛羽等來了援軍,親自出城相迎。
而那天,義軍也從安西四鎮趕了過來,增援迎戰吐蕃的那三萬人馬。
常龍也是雷霆手段,一刻也不歇息,當即擊鼓聚將,分派任務,八萬大軍分四路,一路北上夏城,進擊蒙胡,鮮戎。一路進敦煌,進攻樓蘭,龜茲。一路馳援安西四鎮。最後一路,與白飛羽所部三萬人馬匯合,迎戰吐蕃軍隊。
安排完,常龍便提劍,率軍出征了……
白飛羽本想給他搞個接風宴,結果也沒弄成,常龍說,等著和慶功宴一起辦。
常龍前腳剛走,後腳,那義軍的首領就到了長安城。
那時候,孟清站在熟悉的長安城外,不禁唏噓感慨一番,眼前這座雄偉的長安城,是自己最後的歸宿了,這裡,有著他最美好的記憶,有親人,有回憶,還有……她!
記得那天,白飛羽隆重的款待了孟清,孟清第一次正兒八經的進了將軍府,他之前都是夜深人靜,偷偷翻牆進來。
席間,孟清與白飛羽相談甚歡,很是投機。當然,更讓他興奮的是,白嫣然恰好端了茶水進來,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大光明的相見!
敏銳的白飛羽很快察覺了那一抹隱秘的情愫,當然,他沒有說什麼,只是,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有了些不一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