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我最好的褒獎,我從來不會說我不應該拿到這個獎項,儘管我認為臺下諸位導演的優秀作品,每一個都不會比我顯得遜色,也許今晚評委更加喜歡我作品一點,不管怎樣,我走了大運……”
林平之正在上臺拿自己當晚最終大獎,手舉在半空中,媒體刷刷刷拍照,畫面定格在他向鏡頭眨眼瞬間,他已經拿到了百花導演,按照規則,最佳導演常常會兼得最佳影片。
顯然,造神的劇本一直都沒有改變,編劇是所有渴望見證奇蹟路人。
林平之具有的商業號召力無可匹敵,他是新一代的,甚至不僅僅是國內電影世界的旗幟人物。
馮大炮其實在聽到林平之“意外”拿到“最佳導演”之後,兩眼發直,便已經失了希望,他老婆徐凡輕輕握住他手,一遍一遍的揉捏,表示安慰。
見事成定局,熒幕畫面變成林平之一人,徐凡頗有風度的鼓掌。
然後湊過來輕聲道:“這是百花,林平之本來就該得了,他等了這一刻等了很久。”
馮大炮努了努嘴,也不說話。
等林平之下去了之後,才在全場的謝幕掌聲中跺了跺腳,聲音很乾:“《大地震》,我是真心拍的片子,你也是,真心拍的電影,我們好容易衝了上來,然後顆粒無收……”
徐凡聽了也忍不住鼻酸,她是《大地震》的女主,和馮大炮夫妻檔,當年拍電影的時候,毫不猶豫跪倒在鏡頭前流淚,鏡頭內外,同時哭了一對人,為了出戏,足足緩了好些天。
但誰叫馮碰上了林平之呢?
如果林是諸葛亮,馮恐怕連周瑜都算作不上。
儘管一直和文藝派間隙頗深,但馮大炮極想證明自己,絕不是一個拍段子電影的滑稽導演,他是有了真功夫的,只是為了迎合觀眾而故意譁眾取寵,所以馮的電影越來越深,他不再讓王鎖給他寫臺詞寫本子,他故意挑最巨挑戰力的體裁,有時候甚至用力過猛——現在一切都失敗了,馮大炮既丟了市場,又沒了文藝。
因為林平之天生在這兩樣都比他乾的出色,彗星一樣砸穿了地平線,告訴所有人,他來了。
“他應該是人氣原因,他的粉絲太多了,徐凡,你看到了嗎,後邊坐的,那些舞著手的大學生,啊,還有今天晚上紅毯上的年輕人,哇哇的見了他就叫,瘋了一樣……”
馮大炮喃喃道。
徐凡跟著點頭,這本來就是她給馮導的說辭,現在卻念不出來了。
捫心自問,拋棄掉題材的加成,《大地震》是遠不如《致鬱》來的跌宕起伏,收尾又幹脆利落,不刻意煽情的。
百花評審過了百位,之所以齊齊選擇了林平之,正是因為毫不拖延的神來之筆。
所以林平之在人群中看到了馮導和妻子相擁,心中卻沒有愧疚,電影向來如此,觀眾即便用腳作投票,導演也該低聲下氣的迎合,觀眾是上帝,導演只是匠人,何必自我高尚。
百花全稱為大眾百花電影獎,同大陸另外兩大電影獎不同的顯著標志,便是藝人的個人人氣在其中佔據相當因素,獎如其名,“大眾抉擇”,“大眾欣賞”,百花向來不忌諱於發放大獎給商業大片,儘管該獎常常誕生雙黃蛋,雨露均霑。
舉個簡單的例子,原時空的李一峰,百花影帝。
李一峰收到嘲諷是不應該的,因為規則如此,你以為影帝就是有技術嗎?顯然並非如此。
《致鬱》的票房超過九億,至少還有些文藝因素,如果能像《戰狼2》一樣的無可匹敵,就算是徹徹底底的個人英雄主義爽片,百花依舊不得不給出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