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槍》是例外,《三槍》的美學太俗了。
另一個,比如吳白鴿,這哥們好萊塢混不下去了回來,沒了製片人掣肘,於是捨不得刪減鏡頭,電影全部都是上下兩部,每一部都得飛一飛他的白鴿,這就是水土不服的典型。
片段是素材,剪輯才是講故事。
一部片子的導演版和院線版有時候截然不同。
林平之拍了得有上千個鏡頭,今晚上他其實什麼都做不了。
於是忍不住調出自己的鏡頭,同另幾個演員對比。
章和他演的最好,因為他倆的戲和人,都有張力,他們的爆發力強,大開大合,這往往尤其能影響一個觀眾對演員演技的判斷,國師愛極了章的電影臉,想必也會喜歡林平之,他們撐得起導演的色彩鏡頭,而無需額外為演員調整角度。
李胺說章:“怎麼拍都好看,而王佳芝拍好看有些難度。”
他們天生就該吃這碗飯。
張振相對內斂文靜,所以他的鏡頭色彩,佈置,甚至剪輯風格,都有所差異。
至於教主,教主只能說個人大有進步。
教主和他老婆一樣,這臉先天就和大銀幕差了緣分,不適合盡情揮灑,可塑性不高,他自帶邪魅人設,分分鐘給人以凹造型之感,而他老婆則更慘,天生笑唇大眼,戲路窄得可怕。
林平之在剪輯房呆了幾天,大略把故事脈絡理清,撞艦的鏡頭轉給了base公司,力求真實可信,場面宏大。
又劃出數個補拍鏡頭,交給了副導演。
如此片子已經確認會提前拍好,他給華影方面發了通知。
隨後三爺給他打來電話:“林平之,片子出來了,得先給校方的人檢驗,當然,前提是能過了總菊的稽核,你覺得你拍的能過嗎?我印象中你沒有特別敏感的年代,啊,1959……好在你沒拍那些東西。”
三爺語氣中頗為慶幸。
片子的本子,華影,林平之,演員方都有。
林平之道:“我曉得厲害,我把故事放在了西北,離開了中心,那些東西,我提都沒提。”
三爺那邊嘆了聲,又道:“那這樣……除了總菊,第一個看到片子的人,應該是校方,這是先前合同上的白紙黑字,由不得你我。”
林平之聽完一愣,沉默了會兒,道:“您這是說校方可能改片子?”
“不大可能,他們沒時間了,能過的話,他們不會自找麻煩。”
“那我就是殺青了?”林平之道,這決定著他是不是能抽身事外。
“是的,你算是徹底殺青了。”三爺道。
。九天神皇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