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過來了,這不就是鼎鼎大名的《無問西東》麼,職業技術學院嫌棄他文化低,當然他確實這方面不行,沒話說,請了女青年,學歷是挺高,片子出來了,相對也算是將就,但它還不夠。
裡邊兒問題不少,四段故事線石破天驚,處理多段故事線向來是電影大忌,極少有天才能幹得上佳,最近的,如諾蘭新片《敦刻爾克》,也沒處理妥當,不是有名氣支撐,早被噴出天際,現在竟然被豆瓣青年捧為超級神作,簡直胡扯。
這種情況有點像是《美人魚》,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捅破那層窗戶紙,那就是美人魚比周星星前面的片子真的差了太多,觀眾真的還的是他以前的電影票。
《敦刻爾克》有很出色的地方,它努力貼近真實,因而被局座猛誇,但絕對不至於被捧成神作,比它更好的戰爭片還有很多,很多。
不說別的,剛開始IMBD評分9.8,現在呢,最低低到7.1。而在豆瓣,剛開始9.1分,現在8.4,毫無疑問,電影的爭議是很大的,有人說,“你可以不喜歡,但你沒資格評論。”
不好意思,我花了錢,我就是可以評論。
更不必說拿片子表現的“猥瑣才是真實”侮辱中國士兵,這種人站我面前,我必定揍他一頓。
《無問西東》是留洋女導演執導,箇中價值觀頗有爭議,比如基督吟唱,比如歌頌學校,某些情節卻在損學校,比如義薄雲天的美軍飛行隊,比如時間明顯不對的歷史事件,這些都相當雷人,當然,《無問西東》同樣有非常鮮明的優點,片子很細膩,男導演很少整得出全片的細膩感,沒那個味道。
全膠片拍攝也算是有份情懷。
執導這種片子就是燙手山芋,大導演惜名,不敢執導,從這個角度來說,應該佩服李姓女導演,但她的確乾的還不夠出色,不說別的,光是掰扯了足足六年,直到18年才上映,就能說明問題。
女導演解釋說:“後期製作時間太長,我們要精益求精。”
這話是2014說的,後邊又拖了四年。
顯然是糊弄人,再牛幣的片子也不可能做後期做六年,除非校方和中影是給錢練手的冤大頭。
在大陸,任何太久太久沒上映的片子,如果審查委員會透過,肯定電影本身有致命缺陷,不敢放,如果審查委員會沒透過,卡著,則電影價值觀有致命缺陷。
除了撞見了天災人禍了的少數倒黴蛋,從來如此。
三爺說邀請在四月份的時候已經發給了他,但林平之一直沒回復。
大帥比因此勃然大怒,找了手下助理,在經紀團隊前發了一通火,道:“為什麼這部片子沒通知我?”
又道:“在電影上,我不允許任何人幫我做決定!”
他的團隊並不是陌生人,跟他征戰三年,好多人都是最開始的老人,平日也挺親,從沒見過林平之這麼生氣。
一堆人面面相覷。
“說話啊!”林平之紅臉,“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情,直接負責人是誰?”
大多數人目光注視在一眼睛青年,是林平之的經濟人之一,專門管理電影邀約。
林平之的電影邀約太多,很多時候來不及看,他和教主一樣,很多東西給底下人負責,他有一個龐大的經紀人團體,從廣告,電視,電影到商演一應俱全。
準確的說,他和教主,一個是亞馬遜plus,一個是拼夕夕,只是規模級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