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還說姑且把自己算作比肩莫扎特的人物,現在又說你覺得你可以和莫扎特相比嗎?
為什麼,有人能夠這麼安之若素的打自己臉,方舟仔難道察覺不到自己正在詭辯嗎?還是他對這些邏輯錯誤根本就無所謂?
這大帥比就太年輕了,方舟仔一生的大部分名譽不來源於學術成就(雖然其實他有很多貢獻),而是一場場罵戰,硬仗打出來的!
眾人只見到林平之在大廳裡邊抽筋一樣,一聲慘嚎,然後突然詭異的露出智珠在握的笑容。
方舟仔是一個有信仰的老流氓,屬於逮住蛤蟆捏出尿的主,就是愣,就是彪,就是憨,他認定的事情連他自己都信。可是,當林平之能夠確確實實拿出證據的時候(照片加筆記),他就開始使出自己的一貫手段了,如同後世懟韓少一樣,他慢慢的把論題從“真假作者”變成了“真假天才”,而你還沒有發現。
證明“真假作者”太難,因為這道題太過具體,尤其在對手有準備的情況下,證明“真假天才”就太簡單了,這太廣義,“天才”是一個抽象概念,沒有什麼認證標準,因此方舟仔能夠輕易找出大量“證據”,駁斥林平之是天才這個論點。你說這就是天才,我就說不是,說你堪比莫扎特,你認了,我就抓住你的話腳,痛批你哪裡比得上莫扎特。
一個寫流行曲的,林平之當然不可能自大到和莫扎特比。
即便這樣都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方舟仔是一個打假的,他就是靠這打出名氣,而林平之只是個唱歌的普通選手,人人都有陰謀論,如果林平之不能完美證明他是天才這件事情,他就必定會被人懷疑,直到量變達到質變,徹底被搞臭!
尼瑪!方舟仔,勞資到底把你怎麼了,你要這麼整我?!
果然,很快方舟仔就更新了圍脖。
“即便是莫扎特,也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寫出兩首風格毫不相關的音樂,但我們這位選手可以,他宣稱自己在兩週之內,自己獨立寫出了《因為剛好遇見你》和《一次就好》兩首歌曲,並且用在完成度極高的舞臺表演上,在這裡,我不得不說林平之選手的舞臺表演不錯,底下應該是經過苦練了的。”
其心當誅!一個音樂人每週出一首火爆全國的歌曲,並且拿出來就是最後的演唱版本,您信嗎?如果有這種天才的話,現在我們再在後面加上一個限定條件,那就是這個天才是自學成才,並且一週內自己排練自己表演。
林平之現在也是半個圈內人了,要是聽說這事兒他肯定是不信的,可是林平之就是做到了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靈感來得太快太成熟這能怪我嗎?
方舟仔這是把林平之架在火上烤!
問題的關鍵在於,林平之自己都知道這是非常難的事情,但他現在不能不說話,否則就相當於認輸退出戰場,於是大帥比稍微思考了一下,發文道:
“我從來沒有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說過,我是在連續兩個星期內寫的這兩首歌,我不知道你所謂的‘他宣稱’是從哪裡來的,我可以是這周寫的,也可以是上週的寫的,或者上個月寫的,只要這是我的作品就行,這與你何關?”
“另外,音樂風格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音樂來源於生活,你不可能永遠處於甜蜜狀態,又或者永遠淪落於悲哀境遇,寫苦情歌的人也會寫小清新的歌,寫搖滾樂也會寫爵士樂,甚至其他,一切全憑靈感。”
很快,方舟仔幾乎是秒回:“靈感太空洞。”
大帥比一看,不假思索道:“可是我的作品在,它們不是空洞的。”
這時候,由於林平之之前的拉關係找組織的言論,不少大v已經搬著板凳,坐著觀看這場實力懸殊的擂臺賽。大v們沒有參賽的意思,可惜他們的影響力太強,導致圍觀時站位靠前了自己,慢慢變成多方論戰,年輕一代文辭犀利有影響力的兩個人,郭小四,韓少仍在作壁上觀,而方舟仔的一堆門徒已經加入戰場。
他們不和林平之論證,因為那是方舟仔的戰場,而是拉下身份同林平之那些十幾歲的大蘿莉粉絲懟,這尼瑪完全不是一個水平,幾乎是潰不成軍。
這下鋪天蓋地全是罵林平之作假的言論,而且筆法精妙,時不時還編個小段子花樣嘲諷,這些門徒更是要乘勝追擊,翻起林平之以前的事情來。
搞臭一個人很簡單,不必扯文學修養,教育水平,成就什麼的,直接往人品攻擊就行,這事兒往民國前數上千年,老祖宗們一直用這一套。
你是爛人,所以你說的是錯的,我是聖人,我說的就是對的。
林平之以前雖然沒什麼黑歷史,但是哪有什麼特別牛幣的成就,他之前就是花瓶一個,於是林平之的“天才論”更加可疑。
韓少成名文《杯中窺人》中,將臨時考題:一團放進水裡邊的紙,於一個小多時內寫出一紙妙文來,此時紙已經沉入水底,而韓少此文卻浮出水面。
後世韓方論戰之時,方舟仔的門徒那可是愣是作了實驗,證明紙團放進水裡邊不會沉,進而證明韓少整個人都是“人造的”,搞得韓少相當尷尬,那李白還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呢,你說你這是文學創作,可人家就認死理!你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