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有所預謀的南下就這樣看似很輕易的被魏國所瓦解,真的是對手傻到家了?
自然不是,只能說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手段都是無用的,可能會有些人否定,畢竟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在少數,單單三國便有不少,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
但是請注意前提條件,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官渡之戰雖說是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當時的袁紹遠遠強於曹操,但是雙方的實力差距並沒有達到不可擋的地步,袁紹軍參戰人數並沒有野史中記載的那麼誇張,真實人數只是十一萬,而曹操人馬則是四萬,嚴格來講頂多算是一對三。
至於赤壁之戰,曹操雖號稱擁兵八十萬,其實真實人數也只是二十多萬。而蜀吳人馬則有著五萬,戰場又是放在吳國最熟悉的長江江面,曹操剛剛成立訓練的水師敗給身經百戰的東吳水師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一次,匈奴南下共有三萬人,而曹真卻是領十二萬大軍前來交鋒,其中為了能夠將匈奴重創,曹真給大軍騎兵裝備了上萬匹西涼汗血馬,這可是大手筆,再加上其他諸多準備,儘管人數上是一比四,但是從綜合實力來看,已經是碾壓了。
訊息很快便傳向中原各地,毫無疑問,曹真又火了一把,自陽平關之戰後,算是為自己證明了,千里追擊匈奴入北境,這絕對夠人吹捧一段時間的,為此,東吳還派使臣給魏國送去文書,以表其捍衛大漢疆土之功,沒錯,在這裡東吳稱到了大漢疆土。
年,孫權可是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如今卻反過頭來稱大魏疆土為已亡大漢之疆域,這是什麼意思?當時江東受到劉備的進攻,危在旦夕,孫權便承認魏文帝曹丕的帝位,承認魏國接替大漢的結果,如今卻有玩這些文字遊戲,稱之為大漢疆域,這不是在暗諷魏國謀逆嘛!
將文書狠狠擲於地上,頓時間碎裂開來,魏文帝曹丕臉色漲紅,臉上筋脈微突,憤怒吼道:“孫權小兒,危難時對我大魏百般阿諛奉承,如今竟然又跟蜀國勾搭在一起,對抗我等,實在來氣!”
似乎很是氣不過,曹丕剛剛回過身突然又再度轉了過來,補充道:“朕要伐吳!”
此時,卻有一人緩緩低下身子,將碎裂在地上的文書拾了起來,旋即交給一旁的內侍官。
靠近一看,方才發現,此人正是魏國御史中丞陳群。
見魏文帝曹丕在氣頭上,陳群並沒有膽怯不言,反而有些勸諫道:“陛下,這等蛇鼠兩端的事情東吳做的已經不是一次二次了,陛下若是每一次都這般生氣,那豈不是便宜了其他人,這可不划算!”
“朕就是見不慣東吳如此,簡直是蔑視我大魏!”
陳群笑道:“陛下若想伐吳其實也不是不可,只不過此時時機並不妥當!之前西北戰事頻發,先是曹真領兵伐蜀,陛下有暈了一匹糧餉供孟達出兵攻漢中,花銷可不小,剛剛曹真大將軍又是領十二萬軍出擊匈奴,大破匈奴,北追千里,揚我國威,但是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再者如今國內局勢不穩,仍舊有著些許官員及士族對陛下承繼大統持反對意見,縱要伐吳,也需過些時日,如今更是年關冬季,想必即便強令大軍匆匆出征,它們恐怕也無心作戰!”
“是漢帝禪位於朕!他們有何不滿!是誰在背後反對朕,通通給朕揪出來!”
“諾!”
陳群應聲道。
他可不敢觸曹丕的眉頭,自從陛下登基後,首次出戰伐吳失利,整個人都變得極易暴怒,尤其是這次伐吳之後,更是因為前魏大司馬曹仁身死,前將軍張遼病故,魏國中部、東部防線不穩,已經難以再次伐吳。
況且這還是冬季,江面已然結冰,戰船難駛,天時、地利、人和三面皆不利於曹魏。
相比於曹魏的憤怒,此時的蜀國正處在緊張籌備大年夜之中,不過對於大年夜的籌備,自從鳳闕殿之後,劉禪便推行一切節儉,甚至封后儀式上的開銷在張氏本人的極力要求下,也一切從簡。
本來劉禪並不希望委屈了佳人,但是無奈,這是張氏主動要求的,態度之決絕,讓劉禪無奈之餘又更加欣慰萬分。
自從上次來了之後,劉禪這幾天來鳳闕殿的次數明顯急劇增加,甚至幾天來的總次數都已經超過之前來鳳闕殿的次數了。
畢竟多少有些感情,更何況經歷上次之後,再者劉禪後宮此時就這一位,蜀國此時正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劉禪還沒到可以肆意享受做皇帝所帶來的優越之中,自然無心收納更多的人入後宮!
此時鳳闕殿中,劉禪與張氏並立,朕細細端詳著那撐在衣架上的鳳袍!鳳袍皆有華錦構成,其上更是有著白鳥齊飛,百年之中則是一隻高貴無比的金鳳!金鳳的存在讓人一時間忽略了其他的鳥兒圖案。
看了一眼鳳袍,張氏明晰的雙眼中難以掩飾的流露出一抹歡喜,不過轉而想到如今的蜀國局勢並不順暢,轉頭對著劉禪道:“陛下,還是太過奢華了一些,如今距離年關還有幾天,不如讓內務府再改改吧,儘量再改的質樸點!”
嘴角微抬,劉禪露出一抹柔和的微笑,雙手攥著張氏的玉手,劉禪道:“這畢竟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也是朕最重要的時刻,它將永存朕的心中,真希望的是記住那個最美的你,鳳袍已經改了三次了,按照最初的設計,這應該是蜀錦秀內,外衣則全部由金絲織就,再嵌入諸多金銀珠寶,如此方能顯示皇后的華貴!”
“如今珠寶沒了,金絲也僅僅是用以織就圖案,已經不能在簡了,你的心意朕懂,朕也知道你不是那種愛慕虛榮的女子,但是你也要考慮一下朕的感受,你是朕的女人,本不該受到委屈,還請不要讓朕愧疚一輩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