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伊籍欲言又止。
自新政之後,伊籍主要負責人口方面的改革,同時也已經成為人口方面負責人,承擔戶籍登記錄用等一系列事宜。
而如今先後收到陛下、丞相兩人的徵兵事宜,不由有些為難,故而來此相商。
“機伯無須為難,陛下既然想要徵兵,便讓其徵吧,好在不過兩千之數,協調協調便有了。”孔明有些不在意道。
“既然如此,那老朽便先安排下去了!”
而此時,遠在江東,建業,吳王宮。
一臉英氣,氣勢不凡的孫權正專注的看著一份密報。
片刻後,將其遞於下手一位書生模樣之人。
“伯言,竟真讓你一語說中,蜀國居然擊退了曹魏,南蠻等幾路大軍,如今正在大肆實行新政,恢復國力。”
書生正是如今東吳大都督,陸遜,其實孫權之前所說的他已然知曉,對於這結果,陸遜雖有些猜測,卻並未深信,他也萬萬沒想到,蜀國居然贏了,這讓他不得不對諸葛亮的重視程度加重。
陸遜對著上首孫權拜了拜道:“如今蜀國擊退魏國聯軍,短期之內魏國忙於內部穩定,斷不會輕易出兵,蜀國算是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他們不是還有南中問題嗎?如今雍闓,朱褒仍居南中而北望,蜀國想要穩定怕還要一段時間。”孫權道。
“大王,雍闓,朱褒之流難成大事,如今蜀國度過危機,擊退魏國,但這並不影響到魏國如今國力,魏國依舊強於吳蜀,大王應該與其聯合,共抗曹魏!”
“至於雍闓,朱褒之流,既不能給大王帶來實質性的實惠,倒不如放棄以得蜀國好感。”陸遜道。
其實此時,雍闓,朱褒已然向吳國投降,但是礙於地理條件的不允許,一時無法相連,正因如此,蜀國一方面並不承認雍闓,朱褒的吳國身份,另一方面積極準備收復叛軍所佔之地。
“伯言,他二人如今降孤,孤反對他們不睬不問,不提供其安身庇護,若傳出去,豈不是傷了他人來降之心。”
聞言,陸遜辯解道:“大王此言差矣,雍闓、朱褒二人於劉備在時見蜀聲勢浩大,先是降蜀,後見劉備兵敗病重,便暗藏心思,劉備一去,其便馬上跳出來反,此等奸詐小人,遠不值大王相顧。”
“可是……”
見孫權有些猶豫,陸遜再道:“大王,我軍與雍闓,朱褒之間隔著一個蜀國,兩方難以相顧,訊息傳遞困難,根本不值得大王勞師動眾。”
“不過話說回來,伯言,你是如何猜到蜀國會贏的,特別是魏國那般攻勢,就在大家都不看好蜀國能贏之時,你卻認為蜀國會勝。”
“原因無他,只因那諸葛亮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人,昔年,大都督與其在赤壁之邊便創造過奇蹟,那時很多人也並不看好我們能夠打贏曹操,只有周瑜大都督和這諸葛孔明深信能贏,所以臣便也暗自猜想他這一次同樣能創造奇蹟!”
“大王可曾記得魯肅大都督曾說過,我東吳若想長存,必須要聯合弱者,抗衡強者,劉弱曹強時,便聯劉抗曹;劉強曹弱時,便聯曹抗劉!如此,我東吳方能立足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