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不做後主> 第五十章 安排新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章 安排新政

“陛下大仁!實乃大漢之福,社稷之福!”

“朕自知不足以撐起大任,還望諸卿多多幫襯!”劉禪敬道。

“我等必盡心於陛下,盡力於大漢!”

“那今日朝會,諸卿可有何事要議?”

只見秦宓大步走出道:“陛下,四十萬軍壓境,期間我蜀已耽擱了不少時日,需立即增兵才是,有多少增多少,一旦四路之中有一路失守,便會繼而威脅到CD,威脅到國之社稷!”

劉禪笑道:“秦司農無需擔心,朕已然部署完全,如今西平、陽平怕是已經交上戰了,四十萬大軍雖可怕,但想要吞下我蜀國,未免想的太容易。”

“陛下已經部署完全?莫不是...趙雲將軍、魏延將軍前去守城了?”聽得劉禪所言,秦宓這才想起趙雲、魏延兩位將軍已不上朝,消失多日,想必便是前去抵禦敵軍去了,之前因為深陷新政的推行和四十萬大軍的壓迫下,眾人難免沒有在意到朝中少了兩員大將,如今靜下心來方才意識到。

“陛下,趙雲、魏延兩位將軍雖驍勇,但奈何敵軍數量之多,遠是我軍數倍,仍需做好增兵準備?”

“一切丞相都已安排妥當,四十萬大軍攻蜀之事諸位無需再擔心。現在諸卿需要考慮的應是新政的實施,聚賢閣的建立,以及如何填補起CD這224人的空缺,避免影響CD政令的實施。”

之所以帶上孔明之名,無非就是抬高分量,不然單憑自己前面一番表現,只能說吸引了群臣的注意,但卻仍沒有得到他們的完全信任與支援,只能借孔明之名告訴他們戰事無憂,而孔明對此也選擇預設。

“陛下,新政涉及之廣,範圍之大幾乎已經影響到了蜀國根本,推行起來怕是不易,一時之間更是難見成效!”一雙鬢盡白,面露枯容的老臣提醒道。

“朕的初衷便不是一時之計,而是力求長遠,為後世造福,即便再艱難萬分,朕亦不容退後。”劉禪毅然決然道。

瞧得劉禪信心十足,伊籍旋即道:“既然陛下有信心,那臣便不再多說什麼,若陛下需要,臣定盡心竭力!”

聞言,劉禪連忙道:“需要,朕自然需機伯出力,不過機伯的身體......”

後蜀的人才本就不多,特別是劉備死後,並無多少新面龐展露,老臣佔據主導,直到孔明卒於五丈原,方有新人出頭,而此時的伊籍已經六十歲高齡,由於歷史中並未記載其生卒年,所以前世的劉禪一直認為他也是在222至223年這段群雄落幕的時間段中消失,但卻沒想到他還活著。

“陛下不必擔憂臣的身體,臣已老邁,能為陛下做的事不多了,怕不能為陛下盡忠多時,只求此刻還能幫陛下做些事。”伊籍感慨道。

“機伯休要如此說,孝直、子初不在了,朕還等著中興漢室之時,機伯代朕將《蜀科》完善成推向中原的國之律法!”劉禪安慰道。

歷史中伊籍的記錄並不多,但是他卻為劉備安定蜀中做出過巨大貢獻,那便是與孔明、法正、劉巴、李嚴一同編著了約束蜀地軍民,治理蜀漢的明律《蜀科》,孔明、法正、劉巴、李嚴那是什麼級別的人物,伊籍能夠跟他們一起,儘管史書中記錄不多,但劉禪卻不會傻到認為其無大才,若無才又豈能跟其他四人同事。

聽完劉禪之言,伊籍面露感激之色,緩緩跪地:“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這個世界雖然可以修煉,但卻不會神化個人,做不到玄幻仙俠那般長生,依舊會生老病死,只不過是在活著的時候,能夠利用玄力,精神力讓生活更有趣,更方便而已。

望著那行動有些緩慢的伊籍,劉禪不禁有些不忍,可看到老人那飽含渴望的目光,卻又不忍拒絕。

“機伯,你便負責人口方面的政務吧,人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一切都離不開人,特別是在這個時代。”

“臣遵命!”伊籍目露精光,大聲應道。

看過那麼多的古代影片,劉禪不禁在想,為什麼古代有那麼多“傻”人,把國家的利益,乃至別人的利益看得比自己還要重,乃至劉禪都曾一度認為這是為了襯托個人英雄主義,這樣的人並非那般普遍。

可就在今日,劉禪信了,在見到伊籍最後的目光時,劉禪真的信了,如此年齡,本可以安心享福,然卻不願如此閒置,只求能為主上,為國再出一份力便心滿意足,欣喜不已。

除此之外,劉禪還將農業方面的變革盡數交由孔明,要知道,演義神化了孔明的軍事才能,反倒讓其治國之才顯得不那麼驚世,但是熟悉三國的劉禪卻知道,他的這位相父真正可怕的地方便是修內政,治理國家發展這一方面,在古代,糧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資源,所以農業發展重要性完全不次於人口增長,所以孔明無非是最適合這方面的人選。

而人才方面,九品制、科舉制均被阻,唯有利用聚賢堂為蜀國提供年輕優秀人才,在這一方面,劉禪選了蔣琬,儘管此時的蔣琬只是一介東曹掾,但是劉禪卻知道,能位列四相,其必有一些真才實學,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固守一派,這點從孔明死後,蔣琬當政,主動出擊曹魏便可看出,其是一個積極進取之人,亦是掌管聚賢堂的不二之選。

科舉制雖無法實施,但劉禪卻並未放棄人才這一方面的改革推進,在某些時候,劉禪甚至覺得人才的重要性要強於農業和人口,所以未來劉禪肯定會繼續變革,他不能找一個陳舊固執之人把聚賢堂弄成一團死水,它反而要找一個敢“闖”,敢嘗試的人負責聚賢堂。

至於通文館、精武堂、天工閣負責之人初步定為費禕、王平、黃月英,黃月英一介女流,本不該從政,但是劉禪卻說了,聚賢堂非官署。

而商業上,劉禪則令董允負責,同為四相之一,又是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董允在朝中亦有些聲望和人際關係,除此之外,他剛正不阿,見不慣髒東西,換句話說就是眼裡容不得沙子,蜀中在他死後方才變得混亂不堪,故從此也能看出其人品,性格,而管錢自然是這種人最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