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當我再進小梅屋中。我見她一臉的淚水。我道:“怎麼了,小梅妹子?”她回首對我吼道:“你少他媽叫我妹子,叫我大姐。”我忙道:“是是是,小梅大姐。”
過了一會她止住了悲聲她問我:“三兒,你姓什麼?”我道:“姓金叫金小藝,他們都叫我三兒,姐也跟著叫三兒就行了。”她又道:“三兒,那你去跟黃叔說。我先看病,讓他出錢我先去醫院。”我道:“小梅姐,這不用你說,剛才吃飯時黃叔都交代了。這不剛叔給了我三千塊錢,讓我領你去看病嗎?”正是;
運蹇時乖多無奈,有心人對無心人。
少帥學良真勇猛,蔣委員長垂淚痕。
囚禁半生誰之過,可憐東北易幟軍。(1)
或曾是、大將軍,李廣威名眾人欽。
一招棋錯千古恨,後人評史論紛紛。(2)
在醫院的診室我聽小梅自我介紹她是在來月經時誤睡在潮地上才落下這風溼病。這病是身上處處癢處處疼,大夏天的還必須穿上棉衣。要不然一會的功夫身上就痠疼的難忍。醫生告訴小梅,她這是類風溼,是一種頑疾。幾乎沒有特效藥,只能是慢慢調理才可治癒。
在回來的路上,我又冒著令自己尷尬的危險問小梅咋得了這怪病?小梅道:“三兒,我六七歲時母親便喝滷水死了。當時我雖然小,但仍然記得父親和母親天天吵架。一日父親又出去幹農活,是我看著媽媽喝的滷水。我問媽媽:“媽媽你喝的是什麼?”媽媽告訴我是糖水。”小梅說到這眼淚撲簌簌落了下來。接著小梅又道:“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要。但媽媽抱著我哭了兩聲,便用手一推我的身子變了臉對我吼道:“死孩子,你什麼都要。到外面玩去。”當時我見媽媽很兇,於是我便出去了。到中午該吃午飯時,我才跑回家。但進屋幾乎把我嚇傻了。我看見媽媽身上的衣服都被她自己扒光了,在媽媽的身上到處都是她自己用手抓撓的血痕。在媽媽的頭上那乾硬的泥地都被媽媽用手抓了個大坑。媽媽的手指甲此時均抓劈的滿手是血。她大喊了一聲媽媽,但我看到的也只有媽媽瞳孔已經開散的眼神與蓬鬆的頭髮。
再後來,我媽媽去世了。我的父親因為家窮,再也沒討到過媳婦。他只知道耍牌喝酒,我是我爺爺帶大的。但在我十四歲那年爺爺也去世了。於是,我只且和父親在一起生活,但我的父親確實算不得一個家長。他只知打牌嗜酒再就是罵我出氣。亦因這我十五歲便來到咱們寧和縣城裡給人家做小保姆哄孩子。在當時我一個月只掙五十塊錢,但這五十塊錢我一點也捨不得花,我都拿回去給我的父親了。”
(1)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於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在西北地區,以西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有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率領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屢受排擠,對此,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東北軍,過去盲目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棄守東北,遭到國人唾棄,後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損失,全軍上下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收復東北國土。在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國共產黨透過種種渠道,大力開展對這兩支軍隊的工作,堅定了張、楊聯共抗日的決心,從而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區取得勝利。
張學良自從在西北地區實行聯共抗日之後,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都被拒絕。蔣介石調集嫡系軍隊約30個師準備從河南開入陝甘參加“剿共”。之後,蔣又於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把軍隊全部開赴陝北“剿共”前線。12月12日凌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並囚禁了陳誠、衛立煌等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
西安事變發生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如何對待事變的問題上,南京當權勢力中出現了兩種對立的主張。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竭力策動“討伐”,轟炸西安,企圖取代蔣介石的統治地位;而親英美派的蔣介石親屬宋美齡、孔祥熙、宋子文等則不顧何應欽的反對,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而積極努力。
中共中央在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進行正確分析之後,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引起的問題,反對新的內戰;同時中共中央還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並不想加害蔣介石,而希望和平解決此次事變的態度後,於22日派宋子文、宋美齡到西安談判。***作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也參加了談判。他遵照中央的有關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並進行同南京方面的談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過兩天的商談,宋美齡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個月後抗日發動”等項承諾。12月24日晚,***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蔣介石表示同意談判議定的六項條件,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內戰”。
此事解決之後。蔣介石要求帶走發動事變的張楊二位將軍。很明顯蔣介石決不允許自己的身邊有這麼一支擒王的部隊睡在身邊。因此蔣介石已下定決心重新整編張楊的部隊。這讓***為首的。在事變前曾數次致電鼓動鼓勵張學良發動事變的共產黨人感到不安。如果不允蔣介石帶走張楊二位將軍。那苦苦換來的蔣介石的承諾還有槍口一致對外的國計民生大局將頓時化為烏有。可帶走張楊二位將軍,此二人的下場一定很是可悲。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解決眼前的窘迫局面。
可在一個禮拜過後的一天早上,***得到確切訊息。蔣介石帶上張楊二位將軍要上飛機走了。***大驚失色。他知道這些天張楊二位將軍本如在油鍋中煎熬一般。
當***驅車趕到機場,恰趕蔣介石帶有張楊二將的飛機剛起飛。***把著車門看著剛剛起飛的飛機哭訴道:“學良老弟!你此一去龍潭虎穴焉有你的命在?”
就這樣西安事變結束了。它換來了共產黨大中國的另一片天地。它讓在中國橫行數年的日本為之一震。它讓蔣介石的揹著美式裝備的國名黨軍隊撲上前線與日本人展開了生與死的斬殺。它也讓張揚二位將軍走到了人生盡頭。從此中國不再懦弱。中國人看到了天下一統的生機。可張楊二位將軍還有***、蔣介石之間的是是非非,就都讓它們作為新中國成立的奠基石吧!
(2)後人評李廣詩曰:
生不逢時為漢臣,同有斬軍殺將身。
三齊王爺歸韓信。李廣自刎愧敗軍。
亂世將軍添花易,承平要寵喪敗根。
試看若無倫理制,李廣應有皇帝份。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讚賞。九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的禁偉騎兵將軍。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佔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上馬欲逃。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人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後人有詩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