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麒麟誅胡傳> 第18章 關小婉智解糊塗局,琅琊宗再無雙鷹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章 關小婉智解糊塗局,琅琊宗再無雙鷹劍 (1 / 2)

且說那李雄對蕭可已生愛慕之心,又深信這楊青羊是氐族之人,便下決心半夜偷偷放走她。在那冰天雪地的懸崖之上,蕭可已被寒風吹得神情麻木,帽子上,眉毛間都結了冰。

張一良在名士院內等了一天,斷定蕭可被氐族人抓了,想讓關小婉打聽打聽。關小婉卻早已得到蕭可被關押在氐族李特部懸崖監所內的訊息。

這就是你莽撞行事的後果。關小婉對張一良說。

張一良也知自己犯下不可彌補的錯,只靜靜坐在酒案邊,暗自傷神起來。

救蕭姑娘之事交給我來辦,你就靜靜待在這裡,好好想想,別再給我惹事我就謝謝你了小祖宗。關小婉說完,便出門對他的護衛,僕人,婢女交代了一些話,繼續登臺演出去了。

到了晚上七八點的樣子,關小婉召集他的護衛僕人一一問清情況。僕人們都說已按她說的辦好。原來關小婉與那仇池氐族的部族首領楊飛龍相識,楊飛龍是楊千萬的後人。而這楊千萬,就是三國末期曹操封的第一個蠻夷之王,是氐族最早的領袖,也就是仇池氐族的大BOSS。楊飛龍在城都有自己的耳目,並派有正式的使者。

關小婉命僕人找到楊飛龍留在城都的使者,帶著氐族印信前往李特部族。去告訴那李特,楊青牛楊青羊兄妹是仇池氐族的後人,父親在城都被那田三所殺,復仇心切,所以潛入李特部報仇,希望李特看在同族份上,放了楊青羊。

李特是蜀中一方胡族,聽到仇池氐族人讓他釋放楊青羊的要求,自然會派人到城都核查此事。事情必須夠真,才能救蕭可。於是關小婉讓人快馬到仇池,託那氐王楊飛龍為楊家兄妹辦理一下身份卡。並且在城都製造了仇池氐族人被害的證據鏈。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由於張一良莽撞而造成的糊塗局,只需幾天時間便可自解,過不了幾天蕭可自然就被送回來。

回到閨房,關小婉把自己的計策告訴了張一良,兩人都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對飲幾杯酒,就分手各自回去睡覺了。

此季正是天寒地凍時節,最難將息,關小婉躺下後,怎麼也睡不著。她心中對張一良充滿責備,但又隱隱有些憐憫。因為念吳是為她擋的刀,念吳為她而死,她又何嘗不想親手殺那田三為念吳報仇……想著想著,她便漸漸理解張一良……漸漸覺得自己虧欠張一良……

李特部族這邊,夜幕降臨的時候,李雄支開了守衛,與蕭可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臨走的時候將一串鑰匙扔給蕭可,叮囑她:青羊姑娘,今夜子時可逃離此處。離開之時千萬小心,避開那群江湖人的營帳。

然而,李雄並不知道,此時他的叔父李癢卻正在自己的賬內,和來自襄陽的兩位一流高手密謀,他們要除掉蕭可。李癢的兒子在名士院被殺,大仇還沒報,自己旗下的勇士田三又遭人殺害,不殺蕭可實在沒法讓江湖之人心服,人心浮動,隊伍以後還怎麼帶。

來自襄陽的高手不是別人,正是那頗有名聲的襄陽鴛鴦柳楊孟惜夫婦。他們兩一套鴛鴦劍,可敵數百精兵。那晚圍攻名士院,他們與仙鬼雙俠打了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想要斬殺手無寸鐵的蕭可,結果毫無懸念。

這楊柳孟惜夫婦,原是江湖義士,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生有一子兩女。有一次去劫法場救一位抗胡名將,卻不想當地衙門趁機抄了他們家,三個孩子全部被殺害。極端的仇恨將這對夫婦逼上了極端的道路,他們連夜血洗那府衙官兵,立誓與司馬一朝的官員為敵。

沒等子時,李癢便同那襄陽鴛鴦來到懸崖邊的監所前,開啟了鐵門,把已經被凍僵的蕭可帶到那白雪覆蓋的懸崖臺上。

襄陽鴛鴦本性不惡,他們決定用江湖規矩來解決蕭可,給了蕭可一把劍,用江湖的道義來對決,生死全靠真本事。

這懸崖之上,風吹得更勁,鵝毛大雪隨風打在他們身上,莎莎作響,那雪片打在劍上都能聽到淺淺的叮叮之聲。

姑娘,請舉起你的劍。孟惜心中略有惋惜之意,說道。

二位乃當世絕代英雄,為何竟淪落成胡人鷹爪?蕭可問道。

我們三個幼子遭朝廷狗官殘害,這是江湖人盡皆知的,姑娘也是蠻族之人,問這話著實無趣。柳楊道。

那就用手中之劍來說話吧!蕭可自知必死無疑,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嚴。她心想。

只見蕭可身子前俯,左掌發力,有如鷹爪一般,右手持劍已向前刺來。怎奈身子被凍太久,手腳麻木,發力不足,一劍劈在那夫婦前的雪地上,切開了一條深深的劍痕,身子也噗通的落在雪地上。

襄陽鴛鴦見狀,雙劍同時襲來,蕭可再次揮劍,橫在鴛鴦雙劍之上,藉助他們的力道躍到空中,左掌攤開,發力,右手使出了一招鷹爪閃擊劍,襄陽鴛鴦此時正處在下方,又低估了這姑娘的實力,才回頭就著了蕭可的招,柳楊臉上捱了一抓,孟惜臉上也被劃了一劍。

琅琊雙鷹劍!夫婦兩同時道。

意識到並非一般對手,夫妻兩終於動起真格來,鴛鴦劍以速度取勝,沒有特別花哨的招式,卻快得讓人窒息。蕭可左閃右避,劍擋手推,接了對方十來招,渾身竟已冒出漢來。只好一招鷹借搖枝,一個輕功跳到鴛鴦劍上,又借勢躍入高空,隨後一招鷹擊長空,從極高處舞動鐵劍,劍氣鏘鏘鏘的殺來,那兩隻鴛鴦被迫分開,各自躲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