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舊日口口聲聲要復秦之業,卻忘得一乾二淨,瞧他都做了何事。”
“真是辜負了滿朝正士的期盼啊!”
“吾等堂堂秦吏,食嬴姓之祿數十年,絕不容此不尊綱紀之亂臣!”
這些自詡為“秦吏”的人,在秦始皇帝時,還真反對增修宮室的。
雖然被始皇帝一瞪眼就不敢說話了,胡亥時期也不見有何作為。
在他們看來,天下的政事,都是趙高這個佞臣矇蔽胡亥所至,既然二者都已除去,一切自然就回到正軌了。
皇室支出,稍加削減即可。
比如將嬪妃從兩千削至一千,宮女從萬八削至八千,便足以讓御史們磕頭稽首,大呼仁政,甚至會留下千古美名。
前提是,做這事的是皇帝本人。
何必如黑夫一樣,做得如此劇烈?一下子將少府中,屬於皇帝個人享受的部分,一刀切沒了。
而且他身為人臣,有什麼資格動主人的私庫?
真是以下陵上啊!
他們自詡為朝中眾正,口口聲聲要改變,但又害怕步子邁得太大,對治國的唯一認識就是:
“只要有一個好皇帝,一個嬴姓的正統皇帝,天下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便是救天下的萬能良藥!
眼下,遠方傳來的訊息,讓眾人將扶蘇看做了希望,他們盼著扶蘇能王者歸來,教黑夫做人。
等罵夠那黑賊後,黑暗中,有人提議道:“黑夫有田常、六卿之野心,恐怕不會迎回公子,吾等不可坐待,而應暗暗準備,待公子歸來時,號召百姓,攜壺漿以迎。”
倒是有人還算理智:“光憑吾等?無兵無權,恐怕難行。”
眾人都沉默了,都十分遺憾。
“若是蒙恬、蒙毅二公未被奸人所害就好了……”
蒙恬在軍中有極大影響力,有他在,降卒就不會那麼輕易為黑夫所控制,而蒙毅曾為廷尉,兄弟協力,足以同黑夫角力,朝政也不至於沉淪至此。
病急亂投醫,有人提議道:“右丞相是否會……”
這說的,自然便是李斯了。
經過這些時日的動盪,李家的立場,眾人算是看明白了:“右丞相近日一直告病,眼看時日無多,恐怕不會攙和,李氏更不會開罪黑夫。”
又有人提議:“宗正子嬰?”
“子嬰賣其友其君,得封長安君,自己也羞愧難當,也是閉門不出,月餘沒見過了,他恐怕也不敢出頭。”
“如此,便只剩下一個人了。”
“左丞相,蜀郡守常頞!”
“他坐擁蜀郡,糧秣充足,連黑夫也要仰仗,長公子之長子更為其庇護,或可為奧援。”
理想很遠大,但又一聲嘆息響起:“但吾等人微言輕,連咸陽難出去,如何讓常頞相信?”
良久後,有人發話了:
“吾等需要一位首領,一位常年為始皇帝謁者,奔走天下,熟悉大吏的人;一位執法不阿,名聞關中,曾叫胡亥拿他毫無辦法的人;一位至今心懷嬴姓社稷,連獨斷專行如黑夫,面對其質疑,也得愧而退讓的剛正君子!”
“誰人?”眾人發問。
“御史楊樛,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