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逐漸在畫紙上逐漸展現的色彩與畫面,南笙的表情逐漸的變的認真,她自認為對畫還是有一點鑑賞能力的。
眼前這幅畫雖然還未完成,但細緻程度,就已經遠超她所見過的很多厲害的畫師的畫了。
畫中畫的就是眼前的平原,畫的是呼倫馴馬的場景,呼倫在按住那黑馬用力時脖頸鼓起的青筋,馬兒在掙扎的時候顯現的肌肉線條,全都是那麼的和諧且真實,但最為關鍵是,黑馬那驚慌的眼神,似乎能透過眼前的畫紙傳遞到看畫人的內心中。
人像還沒畫完,但從呼倫肩膀下方開始一直到頭部,已經展示出他足夠豐富的刻畫內容和細節,肌肉結構顯得立體,臉部的神情也變得非常生動。
在它們身後,出現了一片非常迷人的風景。整個氛圍有一種難言的如夢似幻.....
南笙認識這個人,跟文藝復興時代的某位天才同名,叫達芬奇,是基地中的NPC,想著他的NPC的身份,南笙忽然有一種挫敗感,難道說,前有阿爾法狗橫掃整個圍棋界,現又有一個“達芬奇”橫掃油畫界了?
在南笙恍惚的時候,達芬奇竟然直接收起了畫紙,抬起了畫板,往營地的方向走去。
“等等!”南笙連忙叫住達芬奇。
達芬奇停住了腳步,一臉疑惑的看向南笙。
“你那畫還沒畫完呢!?”南笙說。
“我知道,但我還有其餘的工作,剩下的,下次再畫吧。”達芬奇說。
然後繼續轉過頭走向營地,留下一臉難受的南笙,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你在追一本神作小說,但是看到最關鍵的高潮的時候,作者斷更了。
“名字叫做達芬奇,連性格都一樣。”南笙咬牙切齒的說。
達芬奇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事事都想要完成到最好,他一直希望達成的,就是用人物的動作,體現人物的情感。而如果希望將人物的動作刻畫準確,需要深入瞭解人體的解剖結構,才有可能打動觀眾。
就單單以他的畫《聖傑羅姆》來說。
達芬奇在 1480 年將作品完成到一定程度之後,一直不太滿意,所以一直沒有交付,而是帶在身邊。
直到30 年之後,1510 年,當達芬奇對人體解剖有了突破性的瞭解,特別是人的頸部肌肉的結構,所以就又開始繼續調整那幅《聖傑羅姆》。
達芬奇筆記中甚至還有許多頁有著對頸部肌肉解剖的研究。
這就是達芬奇的創作方法。當一個作品在別人看來已經完成之後,達芬奇並不這麼想,他不會馬上交出去,再開始另外的作品,而是把這件不滿意的作品先放在一邊,然後去做新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他的作品存世的這麼少。統計一下,他主筆的油畫都不到 20 件,其中還有兩三件是沒有完成的,包括那件《荒野中的聖傑羅姆》。他太追求完美了。
甚至於最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都是未完成品。
他也因此說出過“畫畫可能是我幹得最差的一行。”這種凡爾賽言論。
南笙直接連果子都沒心思採了,直接就跟在達芬奇身後。
達芬奇有些疑惑的看著南笙,“你不是要去完成任務嗎?”
雖然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不是很久,但是對於這些玩家的行動模式他還是有去了解過的,他昨天還瀏覽了一天臨城利用女媧系統做的遊戲論壇。
雖然對於什麼封測福利啊,開荒之類的名詞不太懂,但是他還是知道,新手任務對於這些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我不著急。”南笙說,她本來就屬於那種休閒玩家,“我想看你把畫畫完。”
“那你得等上一段時間了。”達芬奇笑道,他的畫作完成跨度可是有達到過幾十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