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與配角是個體間的一種關係。
具體到影視劇中,主角是劇情的主線,掌控劇本塑造人物性格,思想。演員只配角是陪襯,烘托主角,有了他,整部戲就更加的豐滿。
所以說千萬不要講,影視劇裡什麼配角爆主角演技的話,這並不是夸人,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這個演員沒有做好本職工作。
配角是否優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度”的把握。
首先本職工作是不能搶了主角的戲,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做到絕對不能沒有存在感。
小人物要有小人物的世界,這樣才能豐富劇情,銜接故事,不然配角就成了路人甲,跑龍套。
“大人物”離不開“小人物,“主角”不能沒有“配角”,“鮮花”還需“綠葉”配,平凡之中方見偉大。
鮮花再美麗,如果沒有綠葉的襯托,也會變得黯然失色;主角演技再高,如果沒配角的協助,也是孤掌難鳴。
吳蒙達是電影界中的達叔,總結其電影工作歷程,他幾乎沒有當過主角,但是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成就?
其實就是因為他出色的配角演技襯紅了周興弛這位演藝大腕。達叔總以其搞怪愚笑的動作搞活、搞奇電影內容,以其獨特的小丑形象來反襯主角形象和電影主題。
老戲骨飈戲是不是很過癮呢?像後世那部戲骨雲集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火爆熒屏,成為大家飯後必談的一部劇。
曾經劇中的幾個小角色就遭到了網友們的吐槽。網友們稱他們為該劇的“敗筆”!
像網路水軍鄭勝利,侯亮平的外甥女姍姍,杏枝—信訪局大功臣,吳心儀—關鍵時刻救下侯亮平。正是有了這些小配角的戲份,關鍵時刻顯現出來,才一步步推動劇情的發展。
······
《未央·沉浮》當初在改編時,關於主角和配角的臺詞,包括劇中的一些小細節上的槽點,於浩儘可能做了規避與修改。
比如那個“綠豆糕”,據傳東漢時期,端午時節才有綠豆糕用以清涼去病,常吃綠豆糕就成了傳統。
“佛經”,佛教是在東漢漢明帝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因此西漢初年不應該出現拜佛、抄寫佛經等情節。
“包子”,雪鳶給竇漪房送包子。包子誕生於三國,西漢沒有這種食品。
等等諸如此類的小細節,小BUG,替換掉並不會影響劇情的發展,還可以避免觀眾的吐槽,何樂而不為。
但畢竟這是戲說,是講故事,如果把節操都撿起來,完全按照史料嚴謹製作,很多地方就不合時宜,有的地方明知道是錯的,但為劇情和審查不得不錯。
比如為了加深竇漪房和薄姬間的矛盾,劇情設定了虛構的青寧和周子冉兩個王后。
又如劇中的張嫣是劉盈姐姐魯元公主丈夫的妾所生,避免了“亂倫”之嫌。歷史上的張嫣是魯元公主親生的。
像劇中多次出現煙花,是為了烘托氣氛,渲染場景。煙花卻最早出現在宋朝,不可能出現在西漢初期。
所以很多地方於浩並沒有改動,只是交給臉皮更厚的於證去潤色完善。
·······
《未央·沉浮》中美女如雲,百花爭豔,帥哥猶如過江之鯽,在劇情上也就催生出五大傾城之戀。
除了劉恆與竇漪房,周亞夫與莫雪鳶,劉盈與杜雲汐外。
還有劉章與呂魚,劇中劉章為呂魚的不顧一切,“我願為你,把天下都拋棄”。
分別由馮紹鋒和金紗飾演,馮紹鋒的角色朱虛侯劉章是於浩當初承諾給他的,再加上他跟於證是同學關係,算是利益交換吧,當然泰迪的顏值和演技演個電視劇還是沒問題的。
金紗一直想向影視方面發展,她與唐妍曾是同學,作為學校最出名的兩個人,自然有所交集。
得知唐妍與於浩在同一個劇組,雖然不知道倆人的關係密切到一張床上去了,但還是憑藉老同學的關係拜託唐妍給牽線搭橋,這才得到呂魚這個角色,劇中呂祿異母妹妹、劉章的妻子。
雖然於浩覺得她與唐妍有點“撞臉”,並不是太滿意,但面對唐妍的柔情蜜意,也只能舉手投降。
····
周亞夫與張嫣:張嫣對周亞夫的愛,是卑微的,卑微到當週亞夫告訴她已經有心上人的時候,她還選擇逃避與不相信,一如既往地愛著周亞夫。
張嫣由劉師師飾演,她在《空同》劇組時,於浩詢問她母親是否檔期後,定下的角色。雖然現在的劉師師還是個豆芽菜,但誰讓人家有幅好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