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南邊傳來訊息,定宜軍數千人分前後兩個部分,正向潼城方向而來。而且,是由楚陽關親自帶兵。”
這一句話便讓溫故回過神來,當下潼城還有許多事尚未處置,先把要辦的事情辦完再說其他。
現在這個當口,定宜軍來的實在莫名其妙。南楚現在正是緊要關頭,不可能在這時與北虞主動轉守為攻。況且,梁州軍尚在時,南楚尚且不敢這般動作,如今梁州落入北虞手裡,南楚更應該穩固定宜防線,拱衛連州才是。
那麼定宜軍大概不是要越過潼城向梁州而去,反而該是直奔潼城而來的。
但這樣想來更為奇怪,南楚境內如此動作,是需要調令的,但從連州來的那兩人並未提及此事。
或者是連他們也不知道,又或者是定宜軍私自所為。
楚陽關的定宜軍雖然驍勇善戰,但他們在南楚,與當年梁州軍在大衛的情境頗有幾分相似之處。無令出兵,恐怕會招惹來更大的是非。
能讓楚陽關私自冒這許多無謂的風險出兵,恐怕只和唐明逸有關,但他不可能知道唐明逸已死。
那麼就是有調令了。
南楚國中能調動兵馬的,現在只剩下兩個人,無非是陵光君和唐顯遙而已。
楚陽關不可能聽從唐顯遙的調動,那便只剩下陵光君,可陵光君所謀何事,溫故實在猜測不到。
往回想想,也或者是唐明逸早先就與他商議安排好的。
溫故這一次比最初一次要多了許多天,也無法驗證楚陽關這次出兵是早有安排,還是因為她改變了一些什麼緣故。
但無論哪種,如此大動干戈,恐怕都來者不善。
溫故琢磨了一陣,暫時也沒有好的應對,便先向文良問道:“定宜軍多久會到潼城?”
“他們並未攜帶輜重,按現在的速度,最遲明日亥時前後也該到了。”文良回道。
溫故道:“那我們還有時間,先把城內的事處置乾淨。免得之後要應付定宜軍,束手束腳。”
事情倒是溫故早就安排好了的。
先讓劉著安穩進了連州,他那邊自然有一套早就準備好的說辭送與唐顯遙。就算不能取得唐顯遙的信任,多少也要靠唐明逸的屍首,在連州站穩腳跟。
而那假作駕部郎中之人所認為的禍事,溫故自然也早就想好了解決方法。
之後,一旦劉著在連州安穩下來,再要接親眷過去,便十分合情理了。
不過連州人事龐雜,不可能讓六千梁州軍一起過去,最多讓暗衛一併前往也就罷了。
剩下的,日後潼城這邊無論誰來做新的太守,城外的山匪都是不會換人的。
只不過中間隔了定宜郡,聯絡畢竟不便。此次定宜軍前來,說不定還有什麼法子解決了此事。
接下來,便是要把潼城這邊的禍患解決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