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刊登在ESPN上,隨即被NBA官網轉載,又被翻譯成中文,這篇由資深籃球撰稿人扎克洛伊(Zach Loe)寫成的專題名為:
“歷史級別的火箭的隱形推進器:楊一鳴”。
專題正文是這樣寫的:
和波特蘭開拓者比賽的最後一回合,火箭隊的進攻時間只剩下3秒,在右側45度和CJ麥科勒姆糾纏在一起的克里斯保羅開始運球突破。場上比分是113比111,如果麥科勒姆成功防守住保羅的投籃,全場比賽大概還有45秒時間,這足夠開拓者叫下暫停,發動一次反敗為勝的三分球進攻。雖然他們的當家球星達米安利拉德三分球7次出手全部偏出,但他們側翼的阿米努和哈克里斯這晚都有火爆的命中率。
——如果他們首先防守成功的話。
干擾保羅的投籃,迫使他勉強投籃,保護住防守籃板,並且叫出暫停。
CJ麥科勒姆看似完美地做成了前兩步:保羅花費了過多力氣甩掉他試圖掏球的手臂,裁判對這個明顯有犯規嫌疑的動作選也擇視而不見,3只能騰出右手,他單手平衡籃球使出拋投,球卻沒有如願入筐!
開拓者的計謀看來成功了?!
17號。紅色戰袍的17號。那抹紅色就像他主人國家最流行的國旗顏色一樣,象徵燃燒的鮮血,不屈的熱情,和噴張的年青力量。剛才還在三分線弧頂策應把球分配給保羅的“紅色”,已經隨保羅的出手一起殺到籃下。但與我們通常會看到的衝搶籃板套路不同,“紅色”的突破更像是孫子兵法裡的詭計,他以進為退,像和保羅商量好似的,扭頭在罰球線位置把反彈有五米遠的進攻籃板抱在懷中。
開拓者只能選擇犯規。阿米努衝上來抱住“紅色”,但遠處的計時器的紅燈已亮。
“紅色”死死抱住籃球,臉埋在臂彎裡,伏在技術臺上長時間地低吼。雖然最終裁判裁定比賽時間需要倒回1.2秒,但球館裡的所有人都知道,比賽結束了。
“紅色”穩穩把兩次罰球投進,火箭隊115比111領先4分,比賽徹底失去了懸念。
而115比111也是全場比賽的最終比分。
那位搶下關鍵進攻籃板並罰中兩分的“紅色”就是火箭隊本賽季最大的收穫,他的名字叫做楊一鳴,原本只是莫雷眼中頂替受傷的“周琦”的火箭B計劃。
楊一鳴。他的名字得源於中文裡的一條“諺語”,意思是有的人的表現就像第一次開口鳴叫的神鳥,一下子能攝人心魄。
楊一鳴在火箭隊的經歷就像他的名字,即使他本身並不是一位話很多的靦腆小夥子。
“楊,今天比賽的最後時段你有兩次進攻籃板和一次封蓋的表現,請問你是怎麼做到的?”比賽結束後的更衣室裡,楊一鳴被各路記者團團圍住,他的關注度一點不輸球隊的另外兩位當家球星哈登和保羅。
“我…”這位小夥子害羞地摸了摸後腦勺,嘴角咧出一絲笑容,“可能是多虧我賽後認真做了功課吧。加上每天訓練打隊內對抗,我們替補們就盼著哈登和保羅把球投丟,時間久了就印象深刻,摸出進攻籃板的門道了…”
“那你覺得火箭隊今年能走多遠,你能給球隊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
“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希望和衛冕冠軍勇士扳扳手腕。他們最近好像遇到了些問題,傷停對球隊的影響很大。我能為火箭隊做的,當然是保持健康,儘可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啦!”
紅色的17號雖然回答的話不多,英語也還比不上在火箭最後幾個賽季的他的前輩,中國長城“姚”,但彷彿楊一鳴天生就有與媒體打交道的嗅覺。敏銳、風趣、直率,又恰到好處。
就像他在籃球場上天生的嗅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