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
呵呵!
只一瞬間,所有前提知道訊息的人都反應過來。
怕是親征為假,遷都是真吧!
去容易,就怕屁股太沉到北方很難再移回來了。
“陛下不可!”
這回,大家已經不打算忍耐,而是和天子剛正面。
“天子乃國之根本,不能輕易出征!”
此言一出, 早早準備對線的臣子活動著筋骨就悍然下場。
“此言差矣!”
來對線的是禮部的一名官吏,這個時候大佬不能輕動,總要有一些卒子先來熱場子。
“太祖皇帝三次北伐中原才光復神州,孝宗皇帝也是親自統領大軍免去一場危機,當今天子更是親自出徵於河內大敗索虜,光復河北。由此可見天子親征不但不會動搖根本, 反而會提振士氣, 揚我國威!”
其他朝代拿“國之根本”云云的,或許還有點用。但在劉宋,這個藉口卻是太過蹩腳。
太祖皇帝馬上打下來的天下,病逝軍中。
孝宗皇帝血染沙場。
當今天子也上過幾次戰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況且劉宋以武立國,這敵人都打上門了還有不還手的理由?
對手稍稍降低了些訴求:“胡夏不過彈丸小國,遣一大將配合關中之兵自然能擊退他們!”
“笑話!”
這會出來的居然是沒忍住氣的朱齡石!
“赫連勃勃乃太祖皇帝的大敵!昔日太祖皇帝光復關中時親自派人去往胡夏與赫連勃勃議達成盟約!連太祖皇帝都忌憚的人,你們怎敢輕視?”
赫連勃勃面對劉宋總共敗過兩次。
這就讓百官對赫連勃勃有種他“容易對付”的錯覺。
但是第一次面對赫連勃勃時和他正面對抗的是誰?
王鎮惡!
甚至還有沈田子、傅弘之、毛德祖等一眾名將相助,外加劉義真開掛從金鎖關出關攪亂胡夏後方才讓赫連勃勃迫不得已退兵的!
這次甚至僅僅是退兵,都還算不上擊潰!
第二次雖然大敗赫連勃勃,但那時劉宋可是頃全國之力前往關中,並將僅有的騎兵投到戰場才能取得勝利果實。
而在取得勝利前,更是朱齡石在蕭關死戰才能拖延住赫連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