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範泰想什麼劉義真不知道。
即不想知道,也不在意。
順著歷史前進,終點必將是光明的。
劉義真只是提提速而已。
於是,在建康大市中出現了幾個全新的店鋪。
賣草鞋的、賣布的、還有賣木製工具的。
店鋪剛剛開業的時候誰都沒有注意到這幾家小店。
其背後的主人——劉義真,也並未有任何推波助瀾的手段。
就這麼過了幾天,終於有人發現了這幾家店鋪的異常。
這裡賣的東西居然比外面賣的草鞋、布匹還要便宜!
而且要便宜的多!
不光如此,就連樣式、質量也不似外面零散賣的那樣時好時壞,而是統一一副模樣!
對於追求價效比的華夏百姓來說,這種商品的出現簡直太對他們胃口了!
僅僅數天,這幾家店鋪的貨物就開始衝擊薄弱的傳統手工業者的市場。
這人家當然不幹了!當即就要來這幾家店鋪討個說法。
更有偏激者直接動起了手腳。
這些人的代價自然就是被打的鼻青臉腫後扔出去。
這雖然只是小風波,但是對於一直關注劉義真的人來說卻不這麼想。
大家紛紛開始打探劉義真背後究竟做了些什麼。
最先得到訊息的自然是東林書院學子背後的那些家族。
他們可不是耐得住性子的人,尤其是一些家產不是那麼富裕的世家當即就想著拜訪劉義真。
對這些人劉義真暫時沒有搭理。
現在還不是時候。
讓子彈……再飛一會。
那些被打擊到沒有活路的小手工業者被劉義真暗中派去的人都吸收到工坊中去,一時間原本只有百人的工坊規模再次膨脹,產能也進一步提高,更多的貨物湧入市場,搶佔市場份額。
順便的。
劉義真讓身處戶部的範泰做好準備。
因為現在私鑄銅錢的人很多,市場上的貨幣種類十分繁雜,質量也參差不齊。
工坊生產的貨物售出後換回來的基本都是這些劣質的銅錢。
在收到這些銅錢後劉義真轉頭就讓範泰將這些劣幣回爐重鑄成合格的五銖錢重新投放到市場,比如說給佃戶們發工資。
對於這個明顯虧錢的舉動讓範泰大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