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塊在華夏很早前就被髮明出來,只不過那時只是最簡單的夯土磚。壓根沒有經過燒製。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制磚工藝突飛猛進,等到了秦朝時,磚塊的燒製工藝更是趨於成熟。
不過因為工藝等的限制,一直到宋朝以後華夏建築才開始大規模普及磚塊的成熟,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南北朝的時候磚塊質量就差到王買德輕輕一掰就斷開的程度。
“此等殘次品也敢用來建城,他們真以為我是好欺負的不成?”
劉義真眼中出現兇光。
他懷疑是自己表現的太溫順,讓一些人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長安公,非也!”
見劉義真要砍人,王買德連忙解釋。
“不是作坊偷工減料,是作坊的問題。”
在王買德的解釋下,劉義真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制磚的工序首先是取黏土,之後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風吹日曬,自然地侵蝕其內部分解松化,然後再進行手工粉碎、過篩,只留下細密的純土。
將純土加水滋潤,像和麵一樣反覆和煉,和煉好的泥土透過製坯模塑形、晾乾後就可以燒製。
這批磚就是燒製這一步出現問題。
因為現在用的磚都是之前作坊裡剩下的磚坯,原本都是後秦皇室打算用來建造佛寺或者宮室的,可因為劉裕光復關中,那些半成品就擱置下來。
如今聽聞劉義真要新建長安,作坊之人便將這批磚塊燒製為成品。
可這期間經歷的時間或許有些長,磚坯被風化的有些過頭,裡面產生了細密的孔洞,這就導致燒製出來的磚塊很脆。
再加上修城所用的磚塊都要求是青磚。
青磚與紅磚的燒製方式差不多。
青磚與紅磚最大的區別就是在燒製完成後需要用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顯現出青色來。
如此製作的青磚比紅磚要結實的多,後世之所以普及紅磚是因為近代洋人入侵華夏,對紅磚十分偏愛。再加上紅磚造價要比青磚便宜,久而久之資本便拋棄了華夏傳統青磚。
青磚經過水冷可以使自己質地更優良,但同時經過熱脹冷縮,也會把磚塊的瑕疵放大。
所以現在劉義真才會看到這種殘次品。
這……
王買德看出劉義真這幾天是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導致有些怨氣發洩不出去,所以也不敢觸及劉義真的黴頭。
但問題既然出現,總歸是要解決的。
“修個城好麻煩。”
或者說,真正做事情的,有幾個輕鬆的?
“走,陪我去窯廠看看。”
造磚的窯廠在長安城外西面,裡面的工匠看到劉義真進來一時有些慌張。
“長安公,那批磚……”
“無妨,我已經知曉,不是來治你們罪的。”
劉義真是來考察現在磚窯的情況,看能不能加快造磚的程序。
窯廠的工匠鬆了口氣,開始和劉義真介紹。
“現在最難的其實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和煉黏土,這步操作耗時耗力。”
“還有一個則是燒磚的時候窯內的溫度可能不夠,容易燒出來殘次品。”
劉義真聽罷點頭。
這是技術難點,這些工匠解決不了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