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考題,朕已經寫好了。”
“考題並不難,只要考生讀過四書五經,並且不是書呆子,考中進士並不難。”
說著的同時,李瑁也從寬大的袖套中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考試試卷。
楊慎矜見此,急忙低下了頭。
他又沒有竊取考題的心思,自然會極力避免瓜田李下之閒。
“愛卿不必如此,朕還是信得過你的。”李瑁笑著的同時,就把全憑手寫的試卷遞了過去。
“臣謝過陛下,但臣作為此次科舉的主考官理當避嫌。等臣把試卷帶回長安之後,就直接交給內閣,立刻安排刊印。”
楊慎矜接過之後卻急忙對摺起來,放進竹筒裡面用火漆封好。
他一眼都沒有看上面的試題,好似對此一點都不關心。
李瑁心中對他的表現甚是滿意。
“等這次科舉考試辦完之後,朕就安排你進入內閣。”
內閣職位,就已經相當於以前的宰相了。
楊慎矜年齡還不到四十,如果能在今年成為閣臣,等把蕭嵩熬死之後,他就能更進一步成為次輔。
“多謝陛下恩典,科舉考試的所有事情都是由陛下安排決斷,臣只是照章辦事,實在當不起如此重任。”
楊慎矜雖然內心極為想要更進一步,可是官場的潛規則讓他不能直接答應下來。
只是李瑁從他略微顫抖的聲音中,還是聽出了他心中的喜悅之情。
“只要你能辦好科舉大事,朕相信朝中沒有人敢說你資歷不足,能力不夠。”
李瑁微微一笑,給了楊慎矜一個定心丸。
他想把禮部尚書主持科舉考試定為制度。
以後每次舉辦都由禮部尚書來擔任主考官,之後再安排進入內閣,當成首輔來培養。
偉人都曾經說過,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科舉考試錄取的進士,幾乎都要分配到各地基層去做事。
等大臣從禮部尚書熬上幾年時間,有了足夠的資歷能擔任首輔的時候。
他那一屆的優秀進士,幾乎都成為了各縣主官,官運亨通之人甚至能官居主宰一府之地了。
正是要有這些基層官吏的支援,首輔制定的政策才會有人去實施。
長安。
傳聞李林甫的府中有一個形如偃月的廳堂,名為月堂。
他每次要構陷大臣,都要在堂中苦思中傷之法。
如果他高興地走出來,那就意味著被構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如果他一臉陰沉地走出來,那就說明暫時還沒有想到對付政敵的辦法。
新任京兆尹吉溫已在會客廳中等了一個多時辰。
他原本只是一個新豐縣的縣令。
按照制度,是很難才能直接升為京兆尹。
可剛好韋堅高升為戶部尚書,皇帝李瑁一直沒有任命新的京兆尹。
於是在新年之後,李林甫重新掌權的第一時間就推薦了此人。
當時李瑁手中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而且東廠的調查報告說此人是酷吏,於是就同意了李林甫的推薦,讓吉溫當上了京兆尹。
終於,在夜深人靜之時,李林甫帶著一臉寒意走出了月堂。
此時的吉溫心中發毛,但是還壯著膽子上前行禮。
“卑職京兆尹吉溫叩見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