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之所以要把都城遷往洛陽,就是因為關隴軍事貴族是李唐的基本盤,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壓制掌控山東士族。
山東士族是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定族姓之後固定下來的歷史概念,是指崤山以東廣大範圍內的門閥士族,主要有李、崔、盧、鄭、王五姓士族。
趙郡李氏以戰國名將李牧為始祖,是僅次於李唐皇室的一支力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多人官至宰相,在唐朝時被列為七姓十家的禁婚嫁。
崔氏也分為兩支,分別是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佔據兩個郡望。在北周與北齊時,兩者同樣是一流士族,同樣屬於七姓十家的禁婚家的範疇。
太原王氏也是頂級高門,長安的王維,以及河東節度使王昱都是出自太原王氏,同樣是李唐的嚴防物件。
滎陽鄭氏出自周宣王所分封的鄭國,在朝中勢力比不上以上三家,但是在滎陽縣,依舊是土皇帝。
范陽盧氏起家於東漢末年的盧植,他在平定了黃巾之亂後,盧氏就此興盛。
幾乎掀翻了大唐的安史之亂,就是李、崔、盧、鄭、王五姓士族在背後推波助瀾才鬧得那麼厲害。
整個安史之亂也可以說成是門閥世家和新興士族的博弈。
縱觀李隆基主政的開元天寶年間,宰執天下之人都出身於寒門。
姚崇、宋璟、張說、張嘉貞、杜暹、韓休、張九齡等人都是。
山東士族的人雖然也曾出任過御史大夫,中書令等職位,但都沒有寒門出身的權力大。
而且山東士族的人也無法染指軍權了,到後期李隆基寧願挑選異族將領擔任節度使,也不願意讓山東士族的人掌握軍權。
正是因為朝廷一步步的打壓,博陵崔氏才鋌而走險全力支援安祿山造反,其中京兆尹崔光遠直接獻城投降,崔乾佑為安祿山麾下大將。
清河崔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則在安史之亂中坐觀成敗。
可以說安史之亂是李隆基自己玩脫了造成的叛亂。
要知道大唐壓制山東士族是從立國開始就確立的政策。
貞觀六年,太宗李世民命高士廉修訂《氏族志》,第一次在朝堂上正式開始壓制山東士族。
顯慶四年,高宗李治下令七姓十家禁婚家,再次沉重打擊了山東士族。
所以,這些家族才會在安史之亂中要麼從賊,要麼作壁上觀。
大唐剩下的一支力量就是江南華族了。
他們的力量已經比南北朝之時衰弱了很多。
畢竟江南地區是大唐最後收服的地方。
以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會稽虞氏、會稽魏氏、會稽孔氏、會稽謝氏這八家為首的江南本地士族和以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王氏、蘭陵蕭氏這四家南渡士族為代表的江南十二華族投降唐朝之後,根本找不到立功的機會,所以也就漸漸被山東士族與關隴軍事貴族蓋過了風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李瑁看著稀稀落落來攻城的敵軍,脫口而出就是這句詩。
世家大族和朝廷兩方利益不一致,根本就不可能是一條心,兩者都只是在互相利用。
“趙高,你給蕭嵩送一封信去,讓他通知一下江南十二大家族是否有妙齡女子沒有婚嫁?”
趙高不明所以,疑惑問道:“陛下,是讓江南大族送秀女入宮嗎?”
李瑁搖了搖頭說道:“不是秀女,是朕要挑選夫人與九嬪。現在後宮還有兩個夫人之位,以及所有九嬪的位置。”
“朕願意把這些位置全部交給江南各大家族,只要有人能夠第一時間誕下皇子,朕就會給出皇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