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近五百畝的良田因為缺少水源灌溉而被廢棄了。”
“臣計劃等開年之後就招募流民,並且組織起天牢以及昭獄之中的罪犯把這部分地種起來。”
蕭嵩說完之後,就是一副志得意滿的表情,等待皇帝的誇獎。
“呵呵!”
皇帝還沒有說話,李林甫倒是先冷笑出聲,“天牢之中能有多少人?昭獄之中又能有多少人?你可知道種五百萬畝旱地需要多少人?就算能種出來,那產出是否合算?”
李瑁聞言,暗自嘆息道:這李林甫出主意不行,挑毛病倒是一把好手。
蕭嵩被連番質問,倒是絲毫不慌,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按我大唐百姓的勤勞程度,平均一人能種五畝地,他們是罪犯之身,肯定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每人必須種上十畝地,也就只需要五十萬人了。”
“至於產出倒不抱什麼希望,只要不虧本,能讓他們養活自己就行了。”
李林甫聽完後,立刻反駁道:“五十萬人,關中有那麼多流民嗎?天牢和昭獄之中有那麼多罪犯嗎?”
李瑁擔心他們兩人再爭下去,就會當庭吵起來,於是出言解釋道:“朕與蕭相做過計算,能招募到的流民大約是二十萬人。”
“剩下的三十萬人都從天牢以及昭獄中出!”
此言一出,也就代表著在一兩個月之內,整個關中地區將會有三十萬人被抓進天牢和昭獄。
殿內的官員無不失色。
就算是以暴虐著稱的始皇帝也沒有整出那麼多罪犯。
“陛下三思啊!”
御史中丞周子諒直接跪在原地,大聲呼喊。
“陛下三思啊!”
禮部尚書楊慎矜、戶部尚書韋堅、刑部尚書王維也一同跪在了地上。
殿內的官員就只有李林甫和蕭嵩站著。
李林甫害怕再次被勒令回家休養,自然不敢跟著其他官員一起出言反對。
蕭嵩則是早就和皇帝一起商議過了。
在眾位大臣的反對之下,李瑁倒也沒急躁,仍然淡笑著開口解釋道:“朕不會胡亂抓人!”
“朕只會抓那些不遵守政令之人。”
“就像抗拒執行退田令的那些人,你們說他們該不該抓?”
李瑁此時已經走到了御史中丞周子諒身前。
周子諒急忙回答:“該抓!田政事關國本,那些人擾亂田政,簡直是罪該萬死!”
接著李瑁又走到刑部尚書王維身前,“朝中官員如果給洛陽叛賊通風報信,你說該不該抓?”
王維立刻說道:“該抓,這些人和反賊勾結,就算是誅九族也不為過!”
李瑁點了點頭,回到地圖邊上,指著各大節度使的防區說道:“你們也知道大唐賴以起家的府兵制度已經實行不下去了,所以才會設立節度使制度。”
“府兵制度敗壞的原因,朕相信你們也清楚。”
“就是因為地方大族對土地兼併,而導致服役的人大量減少。”
“朕如今就是要清理這些兼併土地的地方大族,在關中地區重塑我大唐的府兵制度。”
“你們認為抓三十萬人太多,朕還擔心到時候會抓到五十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