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嘴上言不由衷的說:“陛下神勇無雙,胸懷野心的其他皇子自然不是您的對手。”
“昨夜喊殺聲震天,要不是微臣不清楚情況,早就帶領府中的家丁來幫陛下戡亂了。”
“陛下,這些王爺實在可恨,當速速處斬,以安民心。”
大明宮內,大部分官員都開始對著其他王爺口誅筆伐。
但仍舊有幾個刺頭,悶在原地,和周圍喧鬧的環境格格不入。
李瑁見此,也無所謂,只要這些人不當庭反對就行。
“很好!看來你們將來都會成為朕的肱骨之臣。”
“那李隆基離世之前下詔傳位於哪位皇子?”
面對此情此景,趙高頓覺熟悉,好像曾經經歷過相似的場景。
此時也沒有不長眼的官員跳出來反對,他也不好站出來喊打喊殺。
只能把目光轉向李瑁。
“好!”
“很好!”
“看來你們都是朕的忠臣良將!”
“至於朕的那些兄弟,暫時不必殺了。”
“都是手足,朕心中實在不忍啊!”
李瑁見沒人敢跳出來反對,心中甚是歡喜。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眾位官員如此上道,自然不能虧待他們。
原本是打算向他們開口要錢,現在也不好意思說出口了。
開元年間,邊疆長期發生戰爭,國庫早已空空如也。
如今,李瑁連昨晚征戰士兵的賞銀都發不出來。
城內的百姓已經免了三年稅賦,此時肯定不能食言,再向他們要錢。
可軍餉需要發放,衙門也要運轉,民生設施更要整修。
這些都需要用到大筆金銀,就只能靠大明宮內的眾位忠臣良將支援了。
“戶部尚書何在?”
李林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說道:“稟陛下,臣就是戶部尚書!”
李瑁聞言一愣。
完全沒想到大奸臣李林甫現在就開始權傾朝野了。
“蒙先帝不棄,臣從開元二十二年五月就開始擔任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開元二十三年十一月,臣兼任戶部尚書。”
“開元二十四年七月,臣兼任兵部尚書。”
“十一月,臣又兼任中書令。”
李林甫把自己的履歷說完後,躬身待命。
此時,李瑁腦子裡想的卻是,李隆基果然昏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