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關坐落險峻峽谷之間,前面就是聞名遐邇的陳倉蜀道,。
“魏長史,散關之南可是蜀軍的威武城?”魏遠看起來很有見識的樣子,陳旭接著問道。
“對。”魏遠自然是有問必答,點點頭道,“威武成城便設在陳倉道之中,另外蜀軍還在蜀道西側的唐倉鎮駐紮了人馬。”
魏遠不愧是幕府長史,對於陳旭的問題,對答如流。
渭水發於隴西,過秦州,經陳倉,位於散關、陳倉之北面。
古道河連嘉陵江,河流方向大致與陳倉道走勢相似。自陳倉、鳳州、興州南北走向。
陳旭等人所在的散關在陳倉之西,距離大大約三四十里。
魏軍若要取鳳州,必要透過陳倉道,但這條路並不好走,魏軍要打蜀國,人家肯定是不願意的,蜀道里有威武城堵著,又有蜀道西側的唐倉鎮的守軍遙相呼應。
再者成州、鳳州中間再往南就是蜀國的雄勝軍駐守的固鎮。
秦州位處隴右,居高臨下,往下衝便是關中。
陳旭趕緊拿出帶好的紙筆,記錄繪畫出這些比較大的城池還有交通要道、軍事關寨的地理位置。
先是將他所處的散關座標在白紙中央畫了出來。
然後在紙張右下角用直尺畫了一條短線,在短線上標註上10裡。
以散關為中心,將秦州、鳳州、成州、階州、固鎮、興州、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府等較大城鎮一一畫出,並按照魏遠所說的大致距離,根據剛剛做的代表10裡的短線為標的,等比例標註上城與城之間的路程……
這樣一來各個城池地理位置就一目瞭然了,緊接著,他又將蜀軍在陳倉道的一些城寨(唐倉鎮、威武城)的位置標註,附上河流水道,交通道路……
一張簡易的地圖就產生了。
一旁的魏遠、袁繼忠饒有興致的津津有味的看著陳旭一臉認真的描繪出這幅軍用圖。
古代的軍用圖可比不上現代有比例尺、等高線等等系統專業測繪技術,相對來說還處於比較原始階段。。
拜訪王景時,陳旭曾借閱過鳳翔府節度使上的山川地形圖,字很大,有山有水但是古人沒有比例尺概念,行軍圖上的水系高山、城池重鎮,該大的地方不太大,該小點的地方畫的老大,頗有抽象畫派的風格……汗
於是陳旭才有了自己作圖的想法。
他不是學地圖測繪專業畢業的,但是最起碼他知道比例尺,在這個大概處於中國五代時期的時代,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知道前世中國地圖的比例尺概念萌芽於宋朝時期。
軍用圖完成後,陳旭有再次檢查了一下,又與魏遠確認是否無誤,但上課他還有些不滿意。
川陝交通咽喉之地,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因為魏蜀雙方都沒有開戰,蜀國方面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地盤,平時基本上也不會進犯挑起事端。所以此時的散關顯得格外平靜。
只是現在這幅軍用圖範圍太大了,他需要的是更精確的區域性地圖,尤其是陳倉道蜀軍的軍事部署軍事關寨分佈情況。
所以,他決定暫時在散關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