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言情小說>開局給秦皇漢武盤點歷史典籍> 留下什麼 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留下什麼 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 (1 / 3)

留下什麼 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

華夏。

華夏二字, 自古有之。

而今在天幕口中,這兩個字的涵義,彷彿更為厚重了起來。

華夏民族。

民眾百姓——

能讓一個國家挺過磨難的, 始終是這片土地上的數萬萬民眾。

而將數萬萬民眾凝聚和團結在一起的,又是在這片土地上五千年來傳承下來的血脈基因。

王朝斷代, 可文明不斷嗎?

嬴政撚著手指,不由得細細思索。

一個王朝的建立,最終究竟會留下什麼?

是偌大的天下?

可天下好像終會被其他所取代。

盡管他不願, 可後世的萬千光景如何,顯然已不是他所能見到的了, 更不是他能插手的了。

那是有生之年的專權統治?

橫掃六合, 統一天下, 在天幕口中, 他也已然做到了尋常帝王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後世之名已然留存, “始皇”之稱名副其實,嬴政自問, 他當然是已經站在了權力的巔峰。

往上不用,往外擴張,行不通。

有天幕的“提醒”, 嬴政自然是不可能走“老路”。

那麼......

還能做什麼?

還要去做什麼?

【我國五千年的文化,不是博物館中的標本,而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

“政治雖分崩,文化則始終一脈。”

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歷史,盡管王朝更疊不斷,卻也算是文化的守護者和革新者,在統一中多元, 在延續中變革,在危機中,又尋找新的出路,而身處這其中的百姓,則正如大海中的每一粒水滴,默默承載著這其中的變化萬千——】

【夏商周時期,雖距今遙遠,但其制度、技藝與思想卻如基因般深植於後世文化血脈,成為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基石。這段跨越千年的“青銅時代”,以器物、文字與禮樂為載體,為華夏文明奠定了最初的秩序與精神底色,其影響至今可循。】

【在這一時期,我們能窺見從祭祀到倫理的文明密碼——】

【其中最核心的遺産,莫過於以祭祀為核心的禮樂體系。

——商朝甲骨文中頻繁出現的“祭”“祀”等字,印證了當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社會邏輯。

商人以青銅禮器盛放祭品,透過佔蔔溝通人神,這種對天地祖先的敬畏,演變為周代“以禮定序”的倫理框架。

——周人將商人“敬鬼神”轉化為“尊禮法”。

《周禮》詳細規定祭祀、婚喪、朝聘的儀軌,形成“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級秩序。

後世儒家“克己複禮”的理想、民間祭祖掃墓的習俗,乃至現代“禮儀之邦”的文化認同,皆可追溯至三代禮樂文明的基因。——如今這基因隨著一代代傳承而來,是每一個中國人自當引以為傲的深刻印證。】

【到了秦朝,秦朝的“大一統”不僅是政治疆域的整合,更在百姓心中植入了“天下”這一超越地域與族群的文化認同。】

【從“諸侯裂土”到“天下一家”,周代諸侯以宗法血緣劃分勢力範圍,百姓對“國”的認同限於封地,而秦國的統一,以及各種制度的改革甚至創新,則讓“天下一家”這個概念越發的深入人心。】

【秦朝就猶如一道閃電,以其短暫而熾烈的光芒,為華夏文明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