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又仔細一分析,好像也不奇怪。
一來那項羽深陷齊地,無暇分身,二來劉邦這一路軍人數眾多,能贏也是理所當然。
而且彭城被佔,恐怕那項羽回來,大概也無力迴天了吧?
難道說這楚漢之爭就這樣要分出結果了?
不過到嬴政這裡,倒是覺得不盡然。
他還記得天幕給那項羽的評價——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而現在卻只有那一場鉅鹿之戰將其的神勇展現出來。
嬴政可不認為就僅此而已。
不然這評價在他看來,還不夠名副其實。
而且往往天幕這樣說之後,下一秒就......
【彭城被佔,這訊息必然是要傳到項羽耳朵裡的。】
【可項羽此時基本上就陷入了兩難,一是齊國還在打,二是楚國的國都被攻佔,二選一,要怎麼選?】
【如果選擇回去搶回彭城,但齊地這邊撤軍,就意味著前功盡棄,而如果選擇繼續攻齊,可彭城算是楚軍的大後方,大後方被佔領,就意味著會截斷楚軍的後勤供給等,恐怕將會陷入更被動的局面之中。】
【所以這簡直就是個兩難的選擇題,更何況項羽此時的處境是盟友全部背叛,他在哪方面來看,都不算佔優勢。】
【但要不然怎麼說項羽是兵形勢代表的猛人,想那麼多幹嘛,就是幹。】
【——所以項羽對於眼下這種情況,選擇給自己整編了三萬精騎兵,剩下的留下繼續攻齊,而他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救楚。】
“瘋了吧?”
這是聽天幕說到這裡,大多數人的反應。
這項羽怕不是瘋了。
三萬精騎對戰五六十萬的聯盟軍?
先前鉅鹿之戰都不到這種程度吧?!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劉邦那邊的聯盟軍一舉就拿下了彭城,甚至都有時間在彭城舉杯宴飲,怕不是能以逸待勞,而反觀項羽這邊,先前就一直在打齊國,難道其兵力不疲乏?而率騎兵返回救楚,這一路長途奔襲,豈不更是疲上加疲?
這能贏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