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創文化這家公司,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當年鼎盛時期員工有將近三百人,也就是陳鋒剛進去那兩年。
後來因為市場變化,競爭對手增多,員工就很快開始減少,到陳鋒離開前也就只有一百二十多人了,比鼎盛時期少了一半多。
眼前這位跟陳鋒就是在典創文化打工時的同事,只是一個在策劃部另一個在銷售部,平時接觸不多,也就工作上可能有交集的時候才會見面,有過一些接觸,陳鋒甚至連他名字都有些記不起來了。
畢竟這人當時就是個普通的底層銷售員,而且後來大機率是被典創文化炒尤魚了,陳鋒都有好幾年沒跟他見過面了。
而這幾年,兩人都有些發福,面相氣質也都有了不少變化,兩人一開始都沒認出彼此很正常。
陳鋒現在還能認得他,也算是記憶力不錯了。
“是的,你當初在銷售部,對吧?”陳鋒笑著回道。
“對對,我是銷售部的鄭榮軒,當年在典創文化那邊幹過兩年,有幾個單子都是跟你合作完成的。我記得其中一個大單還是你幫我爭取過來的,當年想要請你吃飯答謝你,你沒同意,距今都有四年了吧。”
陳鋒還真不記得當初幫他爭取過一個大單子,想必只是工作上的順手幫忙,算不得什麼,畢竟都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而且四年前正是他在典創文化正是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已經是策劃部的小組長了。
“你不說,我都忘了。”陳鋒實話實說。
鄭榮軒則有些感嘆地說道:“當年那個大單子,讓我一下子賺了三千多,是我長這麼大賺最多的一次,那個紀錄到現在都還沒打破。”
一個單子銷售員提成有兩千多,確實算大單了,因為典創文化的底層銷售員挖掘了新客戶提成比例也就銷售額的1%,老客戶的提成比例更是隻有0.5%。
比例換算一下,當時這個單子總價至少三十幾萬。
對於底層的銷售員來說,這個總價的單子肯定是大單。
至於那些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真正大單,底層銷售員不可能拉得到,除非你是對方的關係戶,不然,對方也不可能將這麼大的單子交給你一個小小的銷售員,而是直接聯絡策劃公司的領導談,貨比三家。
照理說,陳鋒當時幫他將這個單子拿下,對方請他吃飯答謝是應該的,結果陳鋒高風亮節地拒絕了。
陳鋒不由笑了笑,也被自己當年的大氣折服。可能當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一心努力工作,一心為公司為老闆拼搏吧。
“一單能提成三千多,確實算大單。當然,主要還是你自己運氣好。”
陳鋒沒有為自己攬功的意思,這事他沒有太大印象,想必他當初在裡面也沒出力太多。
鄭榮軒有些高興地回憶說:“是啊,當初我運氣真不錯,去那家公司拉單的時候,湊巧就在路上撿了個錢包,而那個錢包剛好就是那家公司一個副經理的。我拾金不昧,等在原地,終於等到那副經理回來拿回錢包,就搭上了線,就是在他幫助下我才有機會簽下那個大單子。再後來,有好幾家同行公司競爭,這單子眼看著有些懸了,還好有你這位策劃大師幫忙幾經易稿,給出了完美的策劃方案,終於征服了那家公司老闆。”
陳鋒一聽原來事情是這樣的,也就難怪了。他當時做為策劃部裡的一個小組長,配合公司裡的銷售員滿足客戶需求,給出對方滿意的策劃方案是在職責範圍內,還真沒有必要居功。也難怪他沒想起這事。
在陳鋒看來,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沒必要讓對方破費請自己吃飯。
陳鋒不是貪小便宜的人。
他當時應該就是這種想法,現在也一樣。
“你這也算是好人有好報。”陳鋒評價道。
鄭榮軒自嘲道:“好人是有可能有好報,但肯定沒有壞人過得舒坦。我當初在典創也算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幹了兩年多,總體業績也算是不錯的,也為公司賺了不少錢。
結果後來,就因為我一個月沒完成公司的業績指標被炒了尤魚,找誰說理去?”
相比起策劃部,公司銷售部的底層銷售員淘汰率就太高了。基本上半年下來,大半都會換上新面孔。
陳鋒倒是能理解他當初被炒尤魚的心酸,因為他之前也在典創有過心酸的工作經歷。
陳鋒略作安慰說:“你幸虧早點離開了,我當初因為合同束縛,想走都走不了。”
“哦,後來公司怎麼樣了?”
鄭榮軒有些好奇地問道。
這時,車子終於可以動了,他馬上啟動車子,但很快又不得不停下來。
等車子停下來後,陳鋒才開口說:“後來公司裡烏煙瘴氣得很,連年虧損,領導帶頭吃裡扒外,中飽私囊,弄得公司連年虧損,最後老闆直接將公司轉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