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穿官服的男人大約三十幾歲的樣子。他一來到火場,只上下掃了一眼,便毫不猶豫的提起一個手下的水桶,衝上了梯子。
得了這人的相助,俞仁不用再上下跑動,救火的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在那位官員的帶動下,下面馬上又有七八人冒險爬上了梯子,有幾個還直接上了屋頂。
那官員一面遞水桶,一面指揮手下;讓他們再搬幾把梯子,從火場的另一面屋頂倒水。這樣一來,在兩面夾攻之下,火勢很快便得到了控制。
經過眾人的一翻努力。最後,大火終於被撲滅。俞仁這才大大的鬆了口氣,不過,還是燒掉了七八戶人家。
大家從屋頂上下來。周圍的住戶都跑過來,先向那名官員道謝,然後又向俞仁道謝。
俞仁這才知道,這位身穿官服的男人,正是本縣的縣太爺袁知縣。
身為本縣的縣太爺,能夠親自帶人上屋救火,俞仁倒是沒有想到。
那位袁知縣似乎也沒想到俞仁這樣的一個過路的書生,居然也能如此熱心、見義勇為。他有心想要好好獎勵獎勵俞仁,於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錯。一會兒到我家去吃飯。”
俞仁正要推辭,一抬頭看到袁知縣的臉,話還沒講,便忍不住先笑了起來。袁知縣見俞仁這模樣,趕忙拿過一桶水來對著一照。原來,自己的臉上此時早已抹上道道的黑灰,成了大花臉。
袁知縣看著水桶裡的一張髒臉,不由的也笑起來。
然後,他便就著水桶,隨便的洗了幾下,又向俞仁叮囑一句,“記得一會兒一定要來啊!我還有公事要處理,就先走了。”說完,袁知縣又對著旁邊的一名捕快道,“孫捕頭,一會兒,你帶這位公子到我家去。”
那捕頭答應著,一面指揮手下處理火場的清理善後,一面上來與俞仁簡單的打了招呼。
周圍的眾人見俞仁不過是救了一場火,便居然得到縣太爺的賞識,請他去吃飯,都不由的大是羨慕。俞仁倒沒什麼,他所在意的是,不知道一會兒,這位知縣大人會不會賞自己幾兩銀子。
據說大明後期的官員向來都是很富的,為官乃是生財最佳的一條途徑。如果你不相信,看看前幾天在連江遇到的陳元亮便知道了。
俞仁現在手頭拮据,做什麼事便都想著錢。
那位孫捕頭處理好了火場,上前來與俞仁互通了姓名,然後帶著俞仁去見那位袁知縣。
俞仁跟在孫捕頭身後,走過了兩條街,便看到一個破舊的縣衙。這讓俞仁稍稍有些意外,在他的印象裡,一向以為這古代的官衙必然也如後世的政府大樓一樣,修的富麗堂皇。
而且聽說,古代的官員有些也是住在官衙內的,那就更應該要好好修修了。可是,眼前的這一切都顯的那樣的反常。到底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夠呢?還是眼前的這位袁大人,是個特例?俞仁一時也找不到答案。
俞仁跟在孫捕頭後面,進了衙門的大門。穿過前院,繞過正堂來到後院。這兒的屋子比前面看到的還要更破些。
午後的陽光下,俞仁見到一位穿著半舊便服的中年男人,正趴在一張大紙上看著什麼。
俞仁掃視了一眼四周,院子裡佈置的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不要說沒有什麼裝飾的假山、花草之類,便連正經的桌椅也沒有一個。只有兩把舊凳,其中一把還壞了一條腿,用一根木棍綁著。再有,就是院中心的一張石桌和四個石凳了。那個男人正是將那張大紙鋪在石桌上,神情專注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