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倒懸 (1 / 2)

東南有山,名為倒懸。

山有四峰環繞,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

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名山大川洞天福地,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原錦繡河山之仙家勝境。

倒懸山下有溪流,名為晴川。

澄澈清瑩,盈盈一水,折為九曲,一帶為一曲,晴川有九曲溪水之說。

當地人會撐著竹筏帶外人來晴川遊覽,也有許多人在水裡討生活,源於江南水系的發達,導致東南有這樣的說法,“撐船,打鐵,磨豆腐”三個苦行當,撐船排第一。

船上人家,苦也,樂也。

房屋不可動,舟船卻不停,對在水裡討生活的漁民而言,船就是他們的居所,帶著他們行在水中面對未知與變化。

船雖小,結構並不簡單。

從船頭開始,最前面的船面,船家稱之為“鋪頭”,鋪頭下面叫尖頭艙,裡面可存一些纜繩、鐵錨、纖板等工具。再往後是前艙,是裝貨的輔艙,一道木樑與中艙隔開,緊靠後艙的是鋪艙,相當於一間微型的木房,裡面是船家的統鋪,休息的場所,掀開鋪艙下面的木板,就是一家人的儲物室。在掌舵的區域,舵的半徑之內還放著做飯的爐子。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船是漁民的家,承載了他們的食與住、勞作與生活。全家人在船中撐篙,搖櫓,掌舵,扯蓬,吃飯,休息。

若是外地人來此,一般都會有本地人士建議乘坐竹筏,這些漁民們極少載客。

竹筏浮力大,吃水淺,輕便靈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駕馭。它可以平穩地漂過深潭,也可飛快地滑下淺灘;可以靈巧地避開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劇地轉彎。人坐筏上無遮無攔,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抬頭可見山景,俯首可觀水色,側耳能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剛柔相濟。可以說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畫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筏”,即使是白髮翁嫗,仍可盡情漫遊,遍覽山水之美。

坐筏觀山,安穩舒適,視野開闊,可見山景,能賞水色,九曲溪漂流而下,疾徐相間,既輕鬆愜意,又有驚無險,極目皆圖畫,丹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沿途看到奇峰相疊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錯的山巒,如旌旗招展,那氣勢磅礴的巖峰,如萬馬奔騰。

方言自己動手做了個竹筏,控制著水流,靜靜觀看沿途景色,順著水流一路漂到了倒懸山下。

某貓瑟瑟發抖的趴在竹筏上,眼神幽怨的看著溪水,忿忿不平,不平則鳴,‘喵嗚’的叫了一聲,顯得極其可憐。

傻鳥在一旁笑的樂不可支。

倒懸山,山如其名。

放眼望去,只見一座奇異的山峰倒懸在天際,有四座聳立天際的山峰環繞。

方言靠岸登山,將竹筏收進乾坤戒,踏步在其中一座山峰,立刻有巡山弟子前來詢問,她拿出道袍換上,展示代表身份的牌子,對方卻告訴她“這位師妹是哪座峰的弟子?”

方言笑道:“道藏峰,家師鄭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