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宣什麼旨?他錯過了什麼?夏宗孝一頭霧水......
夏宗孝疑惑的看向景興帝,從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一閃而過的幸災樂禍的狡黠。
大太監畢節得到皇帝允許,從懷中取出早就準備好的聖旨,也不管夏宗孝的反應直接念。至於平常外臣們接旨的禮節,畢節自動省略了。反正這個紈絝平日裡接聖旨就很隨便,不必說邊上坐著他的大靠山老太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衛王夏宗孝為靖北將軍。隨徵北大將軍左慎出征平定邊關。另念衛王身份尊貴,特允衛王親軍衛王三衛隨軍護衛。明日隨京營先鋒營一起出徵,欽此。”
畢節恭敬的將聖旨遞到愁眉苦臉的夏宗孝手裡。
“莫要不情不願!大秦奉養你二十年,現在是你回報大秦的時候了!哀家不望你真的能披甲持劍上陣殺敵,但至少能給皇室的臉面增點光彩。
朝廷派出了一名親王親往平亂,讓前線的將士知道,朝廷和皇帝沒有忘記他們...”
在大秦郡王常有,親王不常有。郡王最多遙封,食俸。而親王則是可以真真正正,封藩建國的存在。
為了鞏固中央皇權,歷代皇帝都有意識的限制親王的數量。畢竟郡王最多國家多出點錢糧,親王則要把國家土地和權力分一部分出去。親王封藩建國之後,除了要對每年要對朝廷繳納賦稅和兵役徭役,其領地內的軍政要務都是封國自己掌控。
老太后語重心長的拉著夏宗孝的手,這時候就像個疼愛孫兒的慈祥祖母聲音輕柔:“到了北地,莫要任性妄為,戰場上刀劍無眼,他們可不會因為你是親王而繞著你走。要不然當年...你父皇...也不會...”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人生的悲痛,祁太后默默地承受著,眼角浸溼。
景興帝神情比太后還要悲切,湊近遞給他母后一張紋龍繡帕輕慰道:“母后保重身體!想來皇兄在天之靈也不希望母后因思念皇兄而有損身體。皇兄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宗孝和我大秦渡過此劫。莫要悲傷了!”
轉過頭來又關愛有加的像一位慈父一般對夏宗孝諄諄叮嚀:“宗孝,到了陣前,莫要胡鬧,要聽左老將軍的話。老將軍歷三朝,身經百戰,你切不可因自己是親王之尊就對兵陣之事指手畫腳。
皇叔父知你自幼身體孱弱多病。讓你代表皇室出征也是無奈之舉,你做出這等混賬事,雖然沒有鑄成大錯。但汴京這麼多世家百姓看見了,總要給天下一個交代。
讓你出征實屬無奈,叔父會派平時伺候你的蕭御醫隨侍你身邊。叔父也知道你從小錦衣玉食,定吃不慣軍營那些雜糧粗食,你多帶些下人廚子美食衣物,雖然軍中自有軍紀,不過不必顧忌!皇叔父為你撐腰!”
說到這還應景的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好像再說,朕罩著你!
早上吐得那口血讓身體有些弱,差點被自己拍的咳嗽,強忍著不破壞現在這個叔慈侄孝的氣氛繼續道。
“另外,你衛王三衛出征的軍餉...畢竟...衛王三衛是你的親軍護衛,恩施與上,才能讓下面的人感恩戴德。為了以後你封藩建國考慮,朝廷和朕也不好越俎代庖不是,你就自備糧草軍餉吧......”
一副,為了你好的無奈表情。
夏宗孝口渴正小心翼翼的喝著桌子上的御茶,以為自己聽錯了,回味了一遍差點一口濃茶噴他臉上。衛王三衛往年的餉銀從來沒有足額髮放過,還經常拖欠,現在跟過分,直接不發了?
合著前面說了那麼多好聽的話都是為了坑他做鋪墊!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夏宗孝對景興帝的無恥嘴臉的瞭解又加深了一層!嘴角抽搐著,露出一個比哭難看的笑算是回應叔父的拳拳愛護之心。
這一天發生的事情太多,讓夏宗孝這個幾乎停止正常思考的大腦一時反應不過來,頭腦發脹。
揣著封他為靖北將軍的聖旨,斜躺在錦緞貂裘的富貴車架中,腦中卻迴響著皇祖母在他耳邊輕語的一句話:“近日,哀家讓真武觀的玄清真人又補了一卦!真人說,近日北方白虎星動,雖對我大秦而言是災禍,但對你而言則是機緣。白虎主兵,你此去邊關,要多加留意。活白虎就在北方,要仔細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