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閣在外城水門三十里外的汴江畔,汴河口形似喇叭南岸南山以東圍墾了近五十萬畝良田,像半島一樣擋住江口。
使汴江南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進易退難,江低沉沙甚多,阻擋浪潮,使潮水前珀變陡,速度減緩,後浪趕前浪,浪浪相疊,很是壯觀。
不少文人騷客都有在大潮來時觀潮的雅興,不過今日的雅興都被衛王這個大秦第一紈絝頭子給敗壞了。
整個觀潮閣的頂樓都被,衛王府的護衛層層把守,靠頂樓最近的兩層樓也被衛王府的匠人奴僕佔了個滿滿當當。
剩下的幾層,都不是觀潮的最好位置。沒能量的寒門平民嘴上罵的痛快,卻無可奈何,隱藏在人群中的達官貴人們卻都不想因為這無關緊要的事情和這個令頭疼的衛王扯上關係。
並不是怕了他,實在是他的身份太過特殊。他是先帝的嫡長子,要不是當年雍關之變,先帝沒於雍關。
他因年幼流落民間三個月。最後被鎮北將軍白忠尋回,雍關之變後他才是皇位的繼承人。
但當時雍關之變傳來,皇帝賓天,朝廷震盪,為了穩定朝廷,安定民心。先帝同胞兄弟景王在皇太后的支援下,登基為帝。在皇太后鐵腕的手段下,朝廷迅速穩定,收復雍關。
畢竟那時候的形勢,一個素有賢明,聰慧懂事少年王爺。比一個身子骨弱,隨時夭折年幼無知下落不明的四歲頑童。更加是大秦所需要的。
自此之後,太后總覺得虧欠這個嫡親孫子許多,總是寵著慣著,不讓他受半點委屈。偏生,衛王從小就生了一張好臉蛋,從小粉雕玉琢班,一個小男孩生的比女孩還精緻好看。
皇太后,恨不得捧在手中,含在嘴裡,寵溺非常,皇帝做錯事被呵斥的事情常有。
衛王,放火燒殿,皇太后卻只關心他的親孫有沒有被燙傷......
皇帝也礙於總總明裡暗裡的原因,也拿這個讓他頭疼的親侄子沒辦法......
衛王的身份令文武百官,王侯將相忌憚,害怕和他走得太近,引起皇帝猜忌。也怕和他起了衝突,被太后惦記......
在觀潮閣頂,一個弱冠男子身穿赤袍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織燙金盤龍,金絲繡線,極盡奢華。腰纏剔透溫和十八連玉帶。玉帶中間還鑲了一顆鵪鶉大小的東珠,富貴逼人。
身形單薄瘦弱,面色浮現病態的白色,不過五官精緻秀氣,妙有姿容,好神情,俊秀異常,貌似潘安,只是眼角有一道不明顯的小疤,不湊近看根本看不出。
他正興奮的看著一錠錠在熔爐中融化,在金匠的手中變成一片片奢華精緻的金葉,上邊還鐫刻著他特意為此次行動寫了一句話:夏宗孝於大秦景興十六年秋登閣,笑看大浪漂金,銀浪生輝!
與他紈絝頭子的名頭相對應的就是大宋第一美男子。
雖然衛王紈絝不堪,但是他有一副好皮囊,身份尊貴,汴京不知道有多少閨閣少女視他為夢中情人。
他腳步虛浮,不知道的人一直以為他是酒色過度,才這樣的。
他自己知道,不是的,對於酒色過度的說法,他真的是比竇娥還冤,如果這個世界有竇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