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已是初夏,自打去年年節時下了那場大雪之後,整雨水就旺盛的很,經春而夏,現在的草原上正是一年裡最美的時候,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的青青綠草,連綿的綠色結成了毯,連成了海,微風一來碧浪翻滾,間或有群群牛羊點綴其中,斯景之美讓人心胸為之一闊之餘滿眼滿心感受到的全是勃勃生機。
天映地光,大地一片勃勃生綠,竟至於連天空也變得綠了起來,面對著這樣在內6決然難見的雄渾奇景,張亮卻沉重的嘆了一口氣。
他是去年秋天裡從長安動身的,沒想到這趟差事竟然折騰了這麼長時間後才得以踏上歸程。
政治有著明顯的聯動效果,在一個特定的權力圈子內,上位的更迭必然會帶來波及整個圈子的一連串震動與變動。這半年裡的饒樂草原典型的就屬於這種情況。
因是前任奚王李延吉正當壯年時急症而死,以他的年紀在死前甚至根本都還沒考慮到培養繼任的事情上來。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族內五部都對他的死,對這突然而來的權力更迭準備不足。因是這一任奚王在位的時間太短,加之因他的年紀諸部此前的心理準備也不足,是以李延吉猝死之後五部之內竟找不出一個在實力及人望上都能壓服眾人的繼任。
寧為雞不為牛後,王位誰都想坐,看著也是誰都有希望,卻又誰都不佔絕對優勢,如此以來事情就麻煩了!剛剛從李延吉的猝死中醒過神兒後,五部領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開始了擴充實力的動作。按照奚族內部的規程,奚王是由五部族長及長老們推舉產生,但若遇推舉不出的極端情況下,作為“天可汗”的唐天子有定案之權,即在奚族內部推舉出的候選人中指定饒樂大都督繼任,透過處於更高層次的權力強行介入紛爭的方式來結束紛爭。
毫無問,李延吉地這次猝死就屬於極端情況,五部領自知若想說服他人讓位於己絕無可能,是以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這一極端手段,目的就是希望在大唐使團到達時使得自己能夠脫穎而出,這樣的話天可汗在指定新任奚王的時候自然會優先考慮到自己。
爭鬥就此而起,一頭牛,一匹馬,一個女人,一小塊兒草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前陳穀子爛芝麻地小小舊怨都成了拔刀的理由,在上無奚王的彈壓下,小爭鬥越來越多,漸次合併的越多越大,最終也越來越血腥,而這血腥的背後策動血腥地人就只有一個目的,千方百計的在這段權力空白地視窗期內獲得更大的草場,更多能拉弓拔刀的子民。
或更準確的來說這也不是根本目地,由一頭牛引的紛爭背後,目標最終指向的卻是懸空的奚王之位。
帝崩,山河失色;王,四野不寧。這句話在饒樂草原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當以鴻臚寺卿正為的朝廷使團到達饒樂前往致祭時,可憐一代奚族共主地李延吉竟然還沒安葬!五部領為爭王位甚至將“戰場”開拓到了他的喪事安排上。
在趙卿正稱引仁禮地大了一頓脾氣之後。李延吉地後事安排章程才總算透過。在他老大人“喪葬期間不得妄動刀兵”地諭令下。亂紛紛地饒樂草原也暫時恢復了平靜。五部領一邊依朝廷正禮服麻衣幫辦李延吉後事。眼睛卻充血地緊盯著趙卿正。
天可汗自然不可能來這饒樂。那下任奚王到底是誰。十有就得看這位老大人地意思了。
那一段時間裡大唐使團地人可算是紅透了半邊天。趙卿正那裡自不必說。就連張亮這樣不起眼地使團成員也被人捧地了不得。好馬。女奴。上等皮貨一撥接著一撥地送。目地都只有一個:在趙卿正面前幫我家領美言幾句。
五部領望眼欲穿。眼珠子都瞪出血了。但趙老大人卻是半點不急。妥妥當當料理好李延吉地後事並致祭完後。他將五部領及那些個長老們悉數招到了一起會議。
張亮直到現在都還記得會議那天饒樂都督府內地氣氛有多凝重。咳嗽一聲地話天上保不準都能掉下刀子來。也正是在這次要命地會議裡。趙卿正將三十多年積攢下地官場手段揮地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一個主掌外蕃之事地老鴻臚寺人應有地“政策”水平及以蕃治蕃地駕馭能力。
簡而言之。五部族長每個人都從趙卿正那裡感受到了看重與希望。同樣也感受到了他地為難。哎!大家實力都差不多。這實在讓至公無私地天可汗難以決斷哪!與此同時。也是在這次會議中五部領因為此前紛爭而起地怨恨被埋地更深。
一場持續了整整一天的會議之後,趙卿正帶著侯任奚王的推舉名單拍拍**就回了長安,言說一切要稟明天可汗後再做決斷,他走之前連半句靠點譜兒的準信都沒留。
如此以來他跑的這一趟不僅沒解決饒樂草原上的紛爭,反倒是往燒的旺旺的火堆上又猛倒了一桶油,他前腳走,草原上後腳就又噼裡啪啦的幹了起來。
趙卿正雖然什麼話都沒留,但他當日會議中的意思已經明白的很了天可汗指定的下任奚王肯定得是實力出眾的那個。
儘管也有聰明人看破了趙卿正這番做派背後的意思,但情勢到了這一步時已經是陷入了身不由己的不可控制之中,五部領裡無論那一個都已經是退無可退,也都不想退。
趙卿正這次回長安時沒帶張亮同行,他跟其他一些人一起留了下來,他們要在這裡等著新任的朝廷正使到達,並在這位正使宣佈下任奚王人選後為新任饒樂大都督佈置接位及王爵受封典禮。
作為駕馭屬下的手段,歷來的上位都會有意識的保持手下各方勢力的實力均衡,李延吉在位時也不例外,如此以來他猝死時的五部奚在實力上也就差距不大,這樣的紛爭鬧騰起來才叫一個厲害,誰也不甘心卻誰也吃不了誰。
前後綿延半年多,經過爭鬥與分化好容易從五家優勝劣汰到了兩家,但饒樂草原的局勢就此卡在二進一上陷入了僵局,前有乾旱地波及後有持續的內鬥,李延吉之死後的饒樂草原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時實已是精疲力竭。
正在這邊局勢僵持之時,天可汗的第二位正使終於“風雨兼程”的到了。
這位大人到達饒樂廣泛地拜訪了諸位長老及部族領後,大聚眾人於饒樂都督府宣佈了天可汗的聖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新任奚王並非是在這半年紛爭中拼殺出的兩強中產生,而是那已被淘汰的三部族領之一。
這道聖旨背後地意思張亮很清楚,聖旨宣讀後饒樂草原的局勢也果不其然的分裂成了三個部分,朝廷可謂是很好地利用了因李延吉猝死而得以插手饒樂事務的權力,但這段時間一直呆在此地的張亮卻是隱隱擔憂著一件事:以饒樂如今主弱臣強的情勢來看無是危險到了極點,一旦此間有事地話,以大唐如此紛亂的朝局可有能力迅干預?
既然是天可汗指定的新任奚王人選,那道聖旨本身就是朝廷給予新任奚王的背書,保證其權力地位的背書,一旦他被人從王位上掀下來的話,連帶著大唐朝廷及天子地威權都將在北地遭受重創,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可不是僅僅只有一個奚族,從這一點來說,方今朝廷地這一舉措實在是雙刃劍般的弄險之舉,在饒樂草原紮下釘子地同時也將自己逼的再無退路。
朝廷內鬥未已,如今又在饒樂埋下偌大一個隱患,當今陛下是一心求退,此事自不可能是出自他地授意,那這個安排究竟是出自鎮國太平公主府還是東宮?不管是誰做的這個決定,可又準備好了後事的因應之策?
腦海中不由自主想到這些的時候,即便是眼前如此雄渾闊大的美景也無法消掉張亮心中的那一抹沉重,操之過急,操之過急了呀!
正在張亮感嘆之時,隨行而來的從人策馬過來稟說行程已至龍門草原,若是快馬趕路的話,三四日之間便可抵達龍門縣城。
聽到這個訊息張亮神情一振,撥轉馬頭便往禮部王侍郎車駕而去。
對於張亮的出身背景王侍郎自然清楚,是以對他改道龍門縣盤桓數日的請求含笑以應,只囑著在抵京之前跟上大隊即可。
當下這支隊伍便有了一個小小的分流,鴻臚寺大隊人馬在王禮部的帶領下由龍門草原繞過龍門縣城前往鎖陽關,而張亮一行三人則快馬徑奔縣城而去。
…………………………………………
唐縣尊的父母家眷到龍門了!近日以來,龍門縣城內外直至東谷,百姓們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個訊息。
之所以對這個訊息有如此之多的議論,一則是因為唐成是如今龍門縣中當之無愧的焦點,百姓們喜歡對所有與他相關的事情津津樂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在於百姓們樂於將此視為一個訊號縣尊大人將在龍門長期坐堂的訊號。既然他能把家眷從幾千裡外的山南東道接過來,那還會像以前那些走馬燈似的官們兒一樣幹不到一兩年的就走?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龍門縣有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根子在哪兒大家都清楚,現如今不僅是那些個正在往此遷居的九姓胡人,龍門縣原有百姓也都怕縣衙裡突然又有什麼人事變動,把個唐縣尊給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