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唐朝公務員> 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乍起〈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乍起〈求月票〉 (2 / 3)

唐成的『性』子並不輕狂。但此刻看到眼前這一幕時,心中也不由自主的生髮起自豪之意。

於城門處查驗“過所”後, 穿過長達五十餘米的城門,最先出現在唐成眼前地就是朱雀大街,這條堪稱長安城中軸線的主街寬達一百五十餘米,比後世首都******前的長安街足足要寬上兩倍,而這寬度正與高大聳立的城牆相得益彰。

到了長安,唐成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眼前所見的一切似乎都是大號的。而正是這種種具體而微的大,撐起了整個長安恢弘磅礴地大氣。

一進明德門踏上朱雀大街後,眼前就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一句車如流水馬如龍並不為過,許多士子之類的人物。邁著方步,端顏緊肅的走過;也有那鮮衣怒馬的豪室子弟,帶著大群地僕從呼嘯而去,引得路人紛紛側目;間中夾雜著身著輕皮裘。辮髮,腳穿烏皮****靴的突厥人;戴耳環,披肩布的五天竺人;以及身穿小袖袍、皮帽上繡著花紋鑲上絲網的中亞胡人昂然而過,而行人毫無驚奇之『色』。短短地時間裡,唐成已經見到了來自數十個不同國家的人,在這長安街頭來去。

“千國之都,省市氣象,名不虛傳哪!”。至此,史書中的長安,想象中的長安與眼前的長安已在唐成心中融合為一,訪古之幽情徹底發洩出來後,唐成一改剛才的緩轡而行,加快了腳步。

“大官人,咱們在那兒投宿?”,來福跟著唐成一起出來。兩人的食宿及雜事俱是由他負責。此刻已到長安,按唐成山南東道鄉貢生的資格時能住進禮部安置地地方的。是以來福因有此問。

“有一兩千士子從各地趕來應考,禮部安排的地方還能好到那兒去?”,唐成笑著擺了擺手,“咱們就不去找那個不自在了,撿離皇城近的坊區找間客棧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當唐成兩人在距離皇城僅有一街之隔的道政坊安頓下來時,發現他們投宿的這家客棧裡幾乎八成客人都是各地趕來應考的鄉貢生。

在對長安沒有一個更為細緻的瞭解時,唐成沒打算去見臨淄郡王李隆基,是以他也就沒去找張亮,由來福拿著行囊隨小二去客房安置,走進客棧地唐成則施施然走進了客棧一邊附帶著地酒肆。

秋風起渭水,落葉滿長安。秋末冬初天氣已寒,魚兒酒不合時令,但三勒漿卻是正當其時。叫了一甌三勒漿及幾個下酒小菜之後,唐成邊在靠窗的座頭上持甌自酌,邊聽著酒肆中其他士子們地隨意閒話。

唐成聽了幾句,明白酒肆裡的這些士子們在議論的正是今次科考之事,此刻說話的是距他座頭不遠處的一個三旬儒生,“鏡元,你倒不必如此,禮部不是已經張榜說明過了,那些個賓貢生並不佔咱們鄉貢生的取中名額”。

畢竟也是讀書人,唐成對這賓貢和鄉貢還是清楚的。此時唐朝的禮部科舉就跟後世裡那些個知名大學的錄取一樣是對全世界開放。像他這等唐人考生便被稱為“鄉貢生”,而那些異國申請參加唐朝科舉的考生則被稱為“賓貢”,取賓客之意,這些賓貢生若能考取,則與鄉貢生一樣經由吏部分發授官。所以長安皇城各部裡還多有深目高鼻的異國官員。

而在所有的賓貢生裡面,尤以扶桑和新羅之人最多,聽那些士子們說話的意思,今科日本和朝鮮韓國的賓貢生比之往年更多,由此,這些鄉貢生們就難免擔心他們會擠佔禮部的取中名額,

“說是這麼說,不過每年禮部取中的人就那麼多,賓貢生取中的多了。咱鄉貢生的自然就會少些。也不知禮部在想什麼,竟然放了這麼多蕃人應考”,那字喚鏡元的年輕考生憤憤然端起面前地酒盞一飲而盡後,“嘭”的一聲往桌上一頓,“還有那些扶桑人和新羅人也真是犯賤,不好生在他們那鳥島上待著,跑長安來湊什麼熱鬧?”。

“萬國雲集正是我朝興盛之明證,鏡元。你這話卻是不對了”,那三十多歲士子的這句話倒也引得酒肆內和者甚眾,唐成也由此直觀的感受到了這些士子們心態的開放。

那三十多歲計程車子說完這句後,因又一笑道:“聽說禮部今年給出這麼多賓貢生額度,乃是出自韋皇后之意”。

“是嘞,皇后娘娘要彰顯盛世氣象,好為她明春參與南郊祭天大典做準備嘛,明春的祭天大典裡。咱們皇后娘娘可是要出任‘亞獻’的”,接話地這人是另一邊坐著的一個士子,士子這句語帶譏誚的話剛一出口,頓時引得滿座皆驚。

“這位兄臺,這……祭天大典可是至陽至剛之事。自古以來那有陰身出任大典職司的道理?更別說還是給皇帝陛下捧送祭品的亞獻!此事……可是真的?”,旁邊士子的這一問實是問出了眾人的心聲,一時之間,整個酒肆內靜悄悄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士子身上。

且不說自古以來的讀書人都喜歡關注政事,而沒有言禁的唐代更是如此,單是這件事情本身也委實太大。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尚書》中這句話自商周以來便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祭祀與戰爭並列為決定一國興衰存亡的頭等大事,其重要『性』及象徵意義已毋庸贅言,尤其是每年地南郊祭天大典更是朝廷的三大祭之首。參與人的身份及各人所持職司都是有著近乎苛刻的規定。天子為主獻,而為天子捧遞祭品地“亞獻”自古以來非爵高身尊的王公親貴不可擔任,有唐以來,出任亞獻的多為正一品的三公,久而久之已成定例。

雖然貴為皇后,但畢竟是陰身的女子,如何能擔任祭天大典的職司?遑論還是出任大典中僅次於天子的亞獻?

這在後世人想來是很無所謂的,但在古人看來。卻簡直就是如天崩地陷般震人。

“陰身怎麼了?”那士子待眾人地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後。嘿嘿一笑道:“列位想必都忘了吧,以皇后之尊出任祭天大典亞獻職司的。本朝韋皇后可算不得第一人”。

“武……後?”。

“是啊,前朝高宗皇帝南郊祭天大典時,亞獻就是由則天武后出任的”,那士子輕悠悠晃『蕩』著手中已然飲盡的酒盞道:“說起來咱們韋皇后不過是在學婆婆的樣子罷了”。

聞言,剛才還是熱鬧嘈雜的酒肆之內愈發寂靜,良久之後,才聽適才快嘴發問的那個鏡元失聲嘆道:“難倒,本朝又要出一個女天子了?”。

涉及到這個話題時,眾人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由是,原本熱鬧的酒肆內就愈發寂靜地沉悶。自大唐開國百餘年來,國勢蒸蒸日上,到目前為止地四任皇帝中高祖開國,太宗雄才大略,高宗與當今雖然生『性』懦弱,稱不得有為明君,然則生『性』良善,對百姓也算不得嚴苛,是以這時的李唐皇室很得民心,雖然有過一個女皇帝,但並不代表人們還希望再出另一個。尤其對這些飽習儒家綱常地讀書人更是如此。

乾天坤地,萬古至理;雌雞司晨,非國之福啊!

後世裡女子出任高官,甚或出任一國元首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此唐成倒並不覺得有什麼。加之身為穿越人他也早知韋后有皇帝之思,是以對此訊息倒並不吃驚,讓他留意的是那個散佈這訊息計程車子。

中國幾千年王朝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言禁及文字獄的朝代便是唐朝,是以唐人日常言論及詩歌中臧否時事很正常,譬如白居易那首《長恨歌》不僅寫到“漢皇重『色』思傾國”及馬嵬兵變時皇室的悽惶,更寫到玄宗皇帝與楊貴妃的私情,這若是換到清朝,此類詩歌別說對外發布併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白居易早就掉了腦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