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逆水行舟的司田曹判司
孫使君正式回衙的日子是個秋雨連綿的陰沉天氣,唐成現在的身份還夠不上前去迎接,只能跟其他人一樣在公事房裡等著,這一天公事房中的諸同僚們幹起活來份外賣力。因為誰都知道使君大人在離衙這麼長時間之後,一旦回來必定是要到各個公事房裡轉上一圈兒的,
誰也不知道他啥時候來?但誰也不願觸上黴頭。
在老何、老梁等人埋頭苦幹的映襯下,無事可做,只能拿著一本發黃文卷枯看的唐成就顯得份外惹眼了。
等啊等,從上午等到中午,又從中午等到下午,眼瞅著天『色』漸暗,散衙的時候快要到了,正當眾人以為孫使君該不會再來了的時候,卻聽公事房外一陣腳步聲由遠而近,老何縮著頭向窗外瞥了一眼,“來了,來了”。
頓時,公事房內一陣胡凳挪響,眾人正襟危坐,奮筆疾書,端的是人人用心,個個勤勉。
不一會兒的功夫,孫使君在馬別駕、張子山及陳波等人的陪同下走進了公事房,除了他三人之外,州衙內各曹判司也一個不少的簇擁在後面,如此以來,便將人群正中央的孫使君襯托的份外醒目。
唐成抬頭看去,月餘時間不見的孫使君望著瘦削了一些,眉眼間也有掩飾不住的疲憊之『色』,但他整個人的精神倒是挺好。
正在唐成看向孫使君時,恰好與他身邊站著的馬別駕對上了眼神兒,一碰輒止,兩人的四隻眼睛裡都是漠然一片。
“列位辛苦了”,孫使君笑著打了個招呼,引得公事房內眾人紛紛起身連道不敢,唐成自然也站了起來。
“坐。都坐!”,孫使君的話語綿綿軟軟的很江南,聽著很暖人心。
由前到後,孫使君在每一位刀筆吏的書案前都稍作停留,很和煦的說個一兩句話,雖然不至於能叫出每個人地名字,但他的這番做派倒跟以前鄖溪縣衙中的主簿姚東琦頗有幾分相似。
一路走來,孫使君沒過多久就到了唐成的書案前。“到衙門多長時間了?”。
眼瞅著孫使君往唐成的書案處走來,馬別駕刻意拖慢了步子遠遠站在一邊兒,如此以來跟的最近的便只有趙子山及陳波兩人。
這雖然是句再普通不過的問話,但心思靈動,且又對孫使君知之甚深地陳波還是明顯感覺出異常來,問話的語言和語氣雖跟前面的沒什麼區別,但使君大人臉上的笑容確乎是發自真心,而並非剛才一味的程式化。
這一點陳波自信看的很準。如此說來,這唐成跟孫使君的關係……
處身在唐成這個環境裡,看到孫使君也著實覺的親切,笑著回道:“屬下自在州衙報到入職至今,已有十八日了”。
“噢!記得這麼清楚?”。孫使君聽到唐成地回答後眉頭微微一皺,“你父母可也一起來州里了?”。
“多謝使君大人關心,家父母仍住在鄖溪鄉下”。
“嗯,你父母我前些時候見過。身子倒也康健,暫居鄖溪倒也使得”。
兩人的對話極其簡短,但聽在旁人耳中感覺確實迥然不同,其中反應最強烈的便是司田曹公事房裡這些同僚們,孫使君下鄉巡查時曾順便往唐成婚禮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此時聽到這樣的對答,一時驚詫莫名。
孫使君竟然見過唐成父母?而且聽這話音兒使君大人還是在唐成老家見到地,這……老何訝然扭頭時正與老梁同樣訝意的眼神撞在了一起。隨之兩人臉上都失了剛才的歡欣。
沒想到啊,一直是當作空『穴』來風的事情竟然是真地?這個唐成已確定無疑的是與使君大人關係匪淺。再想到兩人這幾天的表現,老何等人一時間心中忐忑不已。
問了兩句家事後,孫使君轉回了正題,“來州衙這麼些日子可還適應?你如今負責什麼公事?”。
見孫使君的目光著落在了書案上的發黃文卷,陳波心頭一跳,“要糟!”,不等唐成說話。他已搶著上前半步。低聲道:“唐成到衙之前,屬下便有意重新調配司田曹公事安排。但受瑣事拖累一直遷延至今,因以唐成就沒派下具體公事,目下正在遍閱歷年文案熟悉本曹公務,俟公事調配好後也便於儘快上手兒”。
孫使君久在衙門,陳波的花唿哨他又豈能看不出來,“公事總要在具體『操』辦中才學的快”。
說出這句話時,使君大人臉上剛才一直很和煦的笑容已然盡數收了起來。但凡熟悉他地人都知道,一旦使君大人臉上沒了笑容,那就意味著他是真生氣了,“唐成年紀雖小,然則頗有吏幹之材,本使君費了偌多口舌將之從鄖溪縣衙要來,卻不是為了看文卷的!”。
孫使君人雖然長的很江南,說話也很江南,但陳波卻深知這位大人的手段可一點兒都不江南,以他說話的方式而言,似眼前這般就是真正的重話了,而孫使君一旦放了重話,若是一個料理不好,也就意味著有人要倒黴了。
因是對孫使君太過於瞭解,陳波額頭上已微微沁出了一片細密的汗珠,“大人責的是,屬下必當儘快將司田曹地公事調配好,以使人盡其才,各安其位”。
眼見自己說完之後孫使君也沒接話,陳波略一沉『吟』之後才猛然醒悟過來,“大人今日正好在司田曹,屬下倒有個想頭兒想稟知大人”。
“說”。
“司田曹判司出缺已有多日”,陳波這句話剛出口,心中忐忑地老何等人頓時齊刷刷的把目光轉了過來,這事兒對他們來說可實在是太重要了!便在這眾人矚目之中,陳波地聲音份外清晰,“司田曹職責重大,判司之位實不可久懸。唐成吏才卓越。來衙又已半月有餘,屬下前些日子與其面談時察其對司田公事已是瞭然於胸,因就有了想頭兒舉薦其接任判司一職,只因大人尚未回衙,是以便將此想法暫時擱置,今個兒倒是正好一併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