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從幼娶過一房媳婦,未有生育,前兩年被他克了。平日也只在娼樓妓館、幾個相好的人家走動,不曾再娶。如今是個單身,房中顯得有些雜亂。
怕法師嫌棄,王則喚來一幫狐朋狗友,好生拾掇一番,又添置了些傢什。
坐塌、帳床、交椅,一應齊備。
忙活一通,才敢請李道長進房歇息。
日至晡時,王則去準備吃食,問法師可能食葷。李道長說自己辟穀久矣,早不食五穀膏肉。
說罷一揮手,剛剛擦淨的桉几上,出現了許多新鮮瓜果,且都是王則等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過的。
李道長說是草莓、菠蘿、香蕉……
王則幾人吃得雙眼放光,都贊仙家果品,非人間所有。
李道長徑自去了內室修行,王則等人不敢驚擾,抱起瓜果離開。
自此後,王則每日早晚都來問安,沒學得法術,卻得了幾句“讖語”。
比如“遇燭而逐”、“遇姑而興”。
城中不少人來拜訪,李道長統統不見。只偶爾使些手段,引得許多州官、縉紳心頭火熱,將其視作陸地神仙。
一時間,[方壺居士]的名號廣為流傳。
——————
這一日,王則五更入衙畫卯,辦完職事出來,就要回家向道長請安。卻見州衙前,一夥人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王則隨口問了一句“有甚好觀望的”,手下做公的回道:“都排,是一婦人在賣泥蠟燭。”
“蠟燭有甚稀奇的?這麼些人圍著看?”
“屬實稀奇。那婦人在地上用刀掘起泥,把水和了,捏在竹棒,似蠟燭一般,焠著燈便著。從上燈時點起,能燃到天明。”
泥水做蠟燭?
王則一愣,忽然想到道長曾與他說過的“遇燭而逐”,便止住腳步。
婦人身穿著孝服。俗語說,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
這婦人本就俊美,穿一身縞素,更顯得體態妖嬈。雖不施脂粉,卻也是天姿美色,如捧心西子、離月嫦娥一般。王則一見,就心生歡喜。
那婦人賣泥蠟燭已有好幾日,早有人賣回家用過,確實能燃一夜。因此,婦人做出的十支泥燭,不多時就賣完了。
婦人也不多待,拾起挖泥的刀、挎起盛燭的籃,起身走了。
眾人散去。
王則讓手下做公的自去忙活,他信步隨著那婦人。
就見那婦人出了西門,過了草市,行了足足十來里路,竟至一處荒天野地。
王則心裡泛起滴咕,心想不如等回家問過法師,再做計較。他轉身要原路返回,然定睛一瞧,卻不是來時的舊路。
只見高山連綿、峰巒如聚,竟不見路徑,也沒個行人。
王則不免心慌,卻忽然聽到那婦人在前頭高聲叫道:“王都排!好容易請你到此,怎要回去?”
王則拱手道:“娘子,你是哪個?怎識得我?”
婦人道:“都排,聖姑姑使我來請你去論大事。你不要疑忌,與我同去則個。”
王則聽見“聖姑姑”一詞,心裡想起李道長所說讖語——“遇姑而興”,稍稍安定。便大著膽子隨婦人繼續走。
行過一片松林,見一座莊院,婦人道:“這裡便是聖姑姑所在,等都排久矣。”
入了莊子,自有青衣女童前來迎接,引入廳下,又去稟告此間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