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意猶未盡,王越卻嘆道:「如王姑娘這般武道資質,越生平僅見,愧不如也。」
一旁的太史慈下意識點點頭,深有同感。
自《三國演義》流傳開,家中老母就時常叮囑,他非「太史子義」,莫驕伐泆樂、耽於「虛名」。
太史慈孝順,對母親言聽計從。只是少年心性,難免存一分驕傲在心頭。
他是太史慈,「當帶三尺劍,立不世功」的太史慈。
異人們曾流傳有一首打油詩,說的是漢末二十四武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
太史子義,列位「第十」。
此詩流傳甚廣,卻飽受爭議。有人說趙子龍名不副實,有人為馬關顏文抱不平。
由此,各種版本的武將排名層出不窮。
如新近恢復的太學推出的《東觀版》;
汝南許氏兄弟聯手推出的《月旦版》;
平原禰姓小兒推出的《武夫版》。
諸多版本,對「太史子義」的評價都不低,認為他是「東吳」的頂流武將。只是不知怎地,排著排著,他就到了十名、甚至十五名開外。
太史慈心有不平,於是下定決心——
待他年長,戟法有成,一定要周遊大漢十三州,去會一會天下群雄。
這是太史慈以往的想法。
而經此三日,其心中驕傲化為齏粉。什麼「呂趙典關馬張黃許孫」,通通被他棄之腦後。眼下他最大的念想就是——
王姑娘固然天資絕頂,他太史慈也不是覆醬瓿、貯敝筐。
從今以後,他當終日干幹、夕惕若厲、兢兢翼翼、不可少怠。
如此,必有趕超王榮之日!
……
見王越自嘆不如,女學員們歡呼雀躍。
萬年小公主巴巴望著,也想歡呼,只是身子一動小屁股就隱隱作痛。她頓時就都起嘴巴,才不給這狠心辣手的王姐姐歡呼呢。
她正如此想著,卻見[王榮]朝所有人拱拱手,道:「這三日多謝兩位公主厚待,多謝兩位教習授藝,多謝諸位姐妹照顧,我要走了。」
眾人齊齊愣住。
要走?
「王姑娘怎突然說要走?」太史慈大為不解。
劉脩及一眾學員也圍上來,唧唧喳喳,問「姐姐緣何要走」、「可是家中有事」。
「不是家事,」[王榮]搖頭,又道,「我雖是一介女流,卻素有壯志,欲闖蕩湖海,與天下男兒試比高。」
如果沒有第二、三[夢]裡最後那一抹黑,李漁或許會按部就班地擴大[分身]的影響力,最後膈應劉宏一把,慨然赴死。
然第三[夢]後,李漁對[分身]的安排,有了新的思路——
將[分身]培養成「秘境探索者」,技能、道具皆以「遁術」為主。
雖然[鼉之復生法]的[分身]同一時間只能召喚一個,但只要[分身]們前赴後繼地往裡闖,他就不信沒有勘破[秘境]那一天。
「不行!」小公主騰騰騰跑過來,扯住[王榮]的手臂,大聲道,「不許你走!」
[王榮]摸了摸劉淑的小腦袋,為先前打她的小屁股道歉,又道:「兩位公主雖有辦學之心,只是這[女校]受限過多,難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