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張老橫眉瞪眼,他不信自己的畫有那麼多邏輯性的缺點,張彬能找出來一兩個,已經是他巧中之巧了。
卻見張彬眼睛一亮,繼續看向農夫鋤田畫。
既然別人要咱說,白賺的靈石不要才是傻*對吧?
“那大家再看看這幅畫中的莊稼,如果我猜的不錯,應該是棗韭麥吧?棗韭麥的形狀與其他麥子大不相同,很好辨認。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麥葉呈菱形,葉面有圓形圈狀的紋絡,而根莖處卻包裹著一層敗葉。”
頓了一下:“這層敗葉想必種過田的人都知道,它是種子剛剛發芽時候長出來的,但是早霜過後,種子就會生出新的根莖葉,而原先的葉子便形成了包裹,有抗寒的效果,一直到棗韭麥抽穗的時候,這層葉子才會脫落,但是大家看看這幅畫........”
張彬指著畫中的麥子:“棗韭麥的生長發育過程可分為九個階段,種子萌發、出苗、生根、長葉、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結實。而畫中的棗韭麥明顯是在‘拔節’這個階段,而這個時候敗葉並未脫落,還在起抗寒的效果,然而畫中對這層敗葉雖是一筆勾勒,但是卻足以體現敗葉已經在脫落了,你們說這是不是一處錯誤?”
張彬話罷,現場一片安靜。
在場的這些人一個個身份高貴,他們對於麥子的生長自然不懂,而張彬卻對一個麥子的生長分析的有頭有尾,讓他們一個個驚訝不已。
如果不知道張彬是張家少爺,還以為他是從山野長大的。
當然,對於張彬說的言論,這些人也持懷疑程度。
稍許,常無常尖聲說道:“你堂堂一個家族少爺,難不成種過麥子?懂這麼多知識?就我看來,你就是在胡編亂造而已。”
人群中很多人暗暗點頭。
他們不懂棗韭麥的成長過程,而對於張彬,他們並沒有好感,所以心中第一時間便下意識地認為張彬其實是在胡編濫造。
但是,張老一個動作卻讓他們心頭大震。
只見張老再一次拿出來了一塊靈石,而遞給張彬的那隻手都在微微顫抖,不過他還是咬著牙,鐵青著臉說道:“你繼續!”
張彬:“.......”
堂堂張老,這麼多人面前,不要面子的嗎?
張彬暗自佩服。
不過佩服歸佩服,人家要咱繼續說,那也不能讓人久等對吧?
沒有去注意那剛想張開嘴巴要說話的常無常,卻突然熄火,嘴巴張的老大,一時半會兒居然僵硬的合不上了,還有其他人一個個地目瞪口呆,他們著實是想不通一個家族少爺對種麥子還這麼精通?傳聞你不是修煉如狂的武瘋子嗎?現在看來你才是農夫啊!
傳言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
而在張彬一旁的張情兒,此刻美眸閃爍,她在張彬指出畫中第一個毛病的時候,便以為是湊巧所得,但是當張彬接二連三地指出很多不合邏輯之處,便對張彬重新重新整理了認知。
三年沒見,這個男人似乎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自信卻不驕縱,幽默又不失風度,他的身上少了少年時候的頑劣與堅韌,而添了幾分成熟,或許,這就是成長吧......
張彬不知道眾人心中的想法,對於麥子的知識,他不過是吃書所獲,吃了這麼多的書,雖然都是專業類書籍,但少不了一些雜類,比如劉聽張、華醫師送來的書籍,裡面就投機取巧添了很多非相關書籍。
而這些書籍中的知識只要被張彬吃後就徹底融會貫通了,所以現在的他,不光懂得醫師、武學師的知識,像什麼民間雜傳,神鬼異事之類的,或多或少都懂一點。
他再一次指向畫作:“種過田的人都知道,棗韭麥在長葉、拔節的時候是在早春時節,而這個時候晌午會有寒霜鋪蓋在麥子上面,陽光照射,便晶光閃耀,非常美麗,然而畫中,卻並未有任何霜露,你們說說,這是不是一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