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來的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對於後弦這個名字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有很多人甚至於就是從他那首非主流時期的冠單《娃娃臉》知道他的,還以為這人也是在所謂Q音三巨頭時期才冒頭的音樂人。
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1979年出生的他甚至比周易本人還大兩歲,從上世紀末就開始接觸並創作音樂了,只不過礙於當時其自身創作能力還不成熟的緣故,釋出的歌曲基本也就在廣西本地有點水花。
直到2004年年底,憑藉原創歌曲《橋段》獲得了內地公司東昇世紀的青睞後,這才被簽約,於2005年推出了讓自己正式成名的專輯《古·玩》。
由於沒什麼名氣的緣故,東昇很是不要臉的選擇了碰瓷當時已經如日中天的周杰綸,不僅稱呼後弦為內地周杰綸,甚至還直接在初版專輯封面打上了“當後弦遇上週傑綸”的字樣。
由於後弦一專就火了的緣故,這事還被臺灣媒體報道走,在節目上問周杰綸內地有人在碰瓷他有何感想——
這話多少有點揶揄內地的意思在裡頭,渾然忘記了周杰綸本尊當初還是打著“小陶哲”的名頭出道的。知道娛樂圈新人不易的周杰綸自然也沒怎麼搭茬,簡單勉勵了兩句就一筆帶過。
因此,從時間上來說,後弦應該是許、汪、徐等人的前輩。
之所以那麼晚才重新翻紅,只不過是因為後弦本人並不喜東昇這種炒作手法,在06年僅僅在公司合約要求下僅僅再發行了一張EP《9公主》後就被雪藏了。
就這張僅有三首歌和三首純音樂的《9公主》EP,後弦還是貢獻出了《昆明湖》這個小眾圈子裡的精品與爆款歌曲《單車戀人》。
直到08年之後,約滿到期的他這才換了新公司,重回樂壇發專輯,由此才趕上了非主流時代的列車。
只不過,由於樂壇風向變換的緣故,後弦一開始還有些不適應。
等他適應回來後,雖然仍舊創作出了《娃娃臉》《蘇州城外的微笑》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但這趟列車上的領頭羊已經不再是他了。
許松後來居上,汪蘇隆、徐梁兩大男歌異軍突起,小賤、本兮、單色凌等二三梯隊的歌手緊隨其後。
這些人中年紀最大、出道最早的許松也不過86年出生,個個正值創作巔峰期或者正處於走向巔峰期的路上。
79年出生的後弦沒有那麼強精力跟上,非科班出身的弊端以及創作能力的不足隨著年齡增長日漸顯現,最後悄無聲息的過氣。時隔多年之後,他最後一首有水花的歌曲,是在2016年釋出的《下完這場雨》。
周易本人還挺喜歡這首歌的。
&no與鄧文斌的個人資料挑出來放到一邊後,周易繼續扒拉著藝人部篩選出來的Demo。
不得不說,後弦能在碰瓷後的情況下脫穎而出不是沒有理由的。這個時期自覺懷才不遇、認為自己是匹千里馬的內地音樂創作人們,大部分確實都是汙染資料庫的臭魚爛蝦。
偏偏一個個還都追求詞曲全包,美其名曰全才。
“也不知道是誰帶起來的風氣。”
“……”
程好家裡,正在吃飯的孫燕茲與程好兩人齊刷刷抬頭,兩雙眼睛都盯著那吐槽不斷的男人——
“你們看我幹什麼?”
孫燕茲腮幫子鼓鼓:“你心裡沒點逼數嗎?”
挑了一口肉沫茄子的程好斜了他一眼:“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節奏就是你帶的?”
哪怕她已經退圈了,但好歹手下還有個內地第一的網路新勢力媒體公司在呼風喚雨,對於娛樂圈的輿論風向還是能把握精準的。
自打周易這一批人成名以來,好像創作能力一下就成為了新世紀歌手的標杆,尤其是在華納的帶頭篩選下。
要知道上世紀那些天王天后們可都是以唱作為標杆的,創作能力有那最好,沒有也不耽誤唱。
可偏偏新世紀以來,這一批以周易為首的新生代創作人歌手一個個都太猛了,猛到讓各大唱片公司都在暗地裡改變了選材標準,誰都想找到下一個周易——
再不濟下一個周杰綸、下一個王立宏、下一個陶哲、下一個汪風,甚至於哪怕是下一個林駿捷、下一個胡彥兵都行。
尤其是當汪風最近兩週內憑藉新專輯《笑著哭》再次出盡風頭後——